AI再进化可以告诉你菜的辣度是多少?

AI 比你更会吃辣,这是真的。华盛顿州立大学近日一项研究发现,跟人类相比,电子舌头(e-tongue)对食物的辣味感知准确得多,可能会是更有效称职的「试吃员」。研究团队以 5 种辣度不一样的吉士奶酪测试,发现真人试吃员能轻松分辨中等浓度的食物辣味,但在低浓度和高浓度区间却「味觉失灵」。电子舌头却没有这类问题,对全部样品的分辨准确率达 93%。除了比人类更能吃辣、更精确,电子舌头还不知疲倦。每一个样本之间,真人试吃员至少要休息 5 分钟,让味蕾缓一下才能保证结果不受影响。电子舌头没有这困扰,彻底可接受 996 式疯狂试吃。前述的电子舌头实际上是有传感器的机器手臂装置。只要将传感器浸入食物或饮料,就会分析化学成分,辨识出酸甜苦辣和咸味、鲜味。工具

论文做者之一 Courtney Schlossareck 指出,这测试证实 AI 对辛辣食品的研发制造环节有积极做用,「好比说,电子舌头可从 20 多个新品样品中筛选出两三个方案,再留给真人试吃员品尝」。若是没有 AI 加入,这至少须要几天时间。不仅在实验室试味,相似技术已用在食品加工了。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4 月提交的报告显示,自 2015 年以来,有超过 10 家传统中国食品制造商参与政府支持的「AI 试味」项目,相关食品包括烟熏五花肉、黑米醋、挂面、黄酒和茶叶。三年间,这些制造商的利润增长超过 3 亿元。测试

出如今生产线的不仅电子舌头。这些「AI 试味员」配备很多电子和光学传感器,全方位模仿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功力达  90%。从原料到最终成品,它们负责确保每一个步骤的食品都有一样外观色彩、气味和味道。报告称,这些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促进标准化,有利于将正宗中国传统美食味道传到海外。除了亲自下场当小白鼠试味,AI 也正成为这产业的研发人员。今年 2 月,美国调味料公司 McCormick & Company 宣布与 IBM 人工智能合做开发的调味料即将上架。由 AI 带来的新口味包括托斯卡尼鸡肉、波旁猪里脊和新奥尔良香肠等。人工智能

据称,以往每研发新调料配方,都需通过 50~150 次更新,但在 AI 帮助下能少走三分之二的远路。除了研发新口味,AI 还顺便帮 McCormick & Company 预测最新的食物趋势。好比说,罗勒籽极可能取代奇亚籽成为下一个「超级食物」。如今 McCormick & Company 正考虑将这套系统推广到 14 个国家的 20 个实验室。微软最近也宣布与瑞典酿酒厂 Mackmyra Whiskey 和芬兰科技公司 Fourkind 合做,推出首款 AI 研发口味的威士忌,将在今秋发售。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今天 AI 在食品和餐饮业的应用正帮人类塑造舌尖上的欢愉。虽然可能没法 100% 复制人类味蕾,但对食品业来讲,AI 贡献了新奇的念头,提供可参考的市场趋势预测,同时还能担任可靠的品管,就像一个疯狂的想象力工具。而将来,这类例子应该会愈来愈多。更多相关AI信息来源:仲博虚拟体验馆 http://pharmacycentral.net/spa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