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分----第五章(数据库相关)

第一节:概述
内容包括 1.数据库模式
2.数据库设计 ER模型、关系代数与元组演算、规范化理论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5.分布式数据库
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第二节:数据库映射
三级模式
外模式:对表进行必定的操做,造成视图,供应用程序调用
概念模式:根据业务逻辑来设计表这个层面
内模式:数据以什么样的格式存放到物理路径
两级映射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
即视图与表之间的映射,有了这个映射,则表发生改变时,只须要修改视图,不须要修改应用程序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
即表与物理数据之间的映射,有了这个映射,则物理数据的存储格式发生改变时,不须要修改表,即不须要修改视图,最终不须要修改应用程序

第三节:数据库设计流程
1.需求分析阶段
产出物:数据流图、数据字典、需求说明书
2.概念结构设计
产出物:E--R模型,还没到具体的表,只是设计实体关系模型
3.逻辑结构审计
产出物:关系模式,也称为表
即将E--R模型转换成数据库表,涉及到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物理结构设计
各个DBMS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特性,如:mysql与oracle数据库的物理数据存储格式可能存在必定的差别。应用层面通常不须要考虑这个。

第四节:E----R模型
1.三个基础要素构成:实体、属性、联系
实体:即类,用方框表示
属性:即类的属性,用椭圆表示
联系:即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用菱形表示
2.ER模型转关系模式
即ER模型转成数据库表
2.1 一个实体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2.2 联系转成关系的状况
1>1:1时,即一对一时,联系随便放在左右哪张表都行,例如:有表A与表B,他们之间的数据对应的关系是1:1,A表的主键存放在B表,或者B表的主键存放在A表,这两种状况都行。
2>1:n时,即1对多时,联系必须放在右表中
3>n:m时,即多对多时,联系必须单独成一个表

第五节:关系代数
包括:并(去重)、交、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连接
并:select A union select B
交:select A,B where A.全部属性 = B.全部属性;即取两张表中相同的数据
差:A-B,取存在于A不存在于B中的数据;即去掉A中相同B的数据
笛卡尔积:select a,b 即A*B,两张表的数据相乘
投影:select id,name from A ,其实是取出某张表中所须要的列
选择:select * from A where A.id = xx,其实是取出某张表中所须要的行
连接:select * from A,B where A.id =B.id,其实是根据某种规则取出两张表中的数据,注意:条件中的字段只取一个,如上获得的结果字段可能为:a.id,a.name,b.age等。
注意:常常考笛卡尔积与连接的区别。

第六节:mysql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