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入手了一款过期的本本-thinkpad x61s,我配置上的1G内存,就是为了装linux学习用的,可是我发现不管是firefox仍是chromium,对于资源的吞噬简直就是巨大的,因此很是须要一款小巧,敏捷的浏览器。因此就寻觅到了luakit,这是一款类VI的浏览器,总体的操做感受也特别像是vi。 luakit的操做方式跟vim是类似的,不少操做模式和快捷键与vim也是一模一样。
做者主页linux
:
进入命令行模式,tab
键能够自动补全命令: help
查看帮助: quit
/ : q
/ Z + Q
退 出luakit: writequit
/ Z + Z
保存session退出j
/ Down
下拉滚动条k
/ Up
上拉滚动条h
/ Left
左拉滚动条l
/ Right
右拉滚动条Space
/ PgDn
下翻一页Shift + Space
/ PgUp
上翻一页gg
直达页面顶部G
直达页面底部23%
直达页面23%处 o
--> : open
当前页面打开____O
--> : open current url
默认命令行打开当前页面:open google foobar
open命令还支持google搜索引擎,例如这个命令会打开以foobar为关键字的google搜索页面。t
--> : tabopen
新标签页打开T
--> : tabopen current url
带当前地址的,新标签页打开w
--> : winopen
新窗口打开W
--> : winopen current url
带当前地址的,新窗口打开Ctrl + t
打开新标签页,Ctrl + w
关闭当前标签页。Ctrl + tab
在各标签页中切换,除此以外还有gt
/ gT
/ Ctrl + PgUp
/ Ctrl + PaDn
,我的习惯使用tab键切换,由于和其余浏览器切换标签的快捷方式是相同的。Alt + number
能够迅速的指向性的切换到n号标签,标签序号在标签上已注明。<
/ >
能够调换当前标签位置(Reorder)r
重载页面, Ctrl + c
中止加载页面。H
后退, L
前进u
撤销最后一次关闭的页面gd
当前标签页打开下载页面, gD
新标签页打开下载页面。viewsource
查看源代码,viewsource!
返回原页面。f
--> Follow:
f能够触发跟踪命令,获取当前页面上全部能够转到的连接,并自动标上序号,你能够在命令行里输入要转到的连接的序号,Follow: 41
,luakit则会帮你打开该连接地址。F
--> Follow (background tab):
做用与f
相同,不一样点在于转向的连接地址在后台tab页中打开。;i
/ ;I
查看网页上的图片资源,不一样在于大写I在新标签页打开。inspect
/ inspect!
打开或关闭inspect elements.-
缩小,+
放大,=
恢复,F11
全屏y
复制当前页面URI到剪贴板p
/ P
转到剪贴板最近一次的URI/
向下全文搜索,?
向上全文搜索,n
查找下一个匹配字符串,N
查找上一个匹配字符串gi
ArchWiki上是这么说的,网页上可能会有许多下拉列表、复选框、文本框等等元素,这对于鼠标操做来讲小菜一碟,但是纯键盘操做就有许多麻烦了,也许gi
命令能够帮你。gi
命令能够不论在页面任何位置都能获取到此页面的文本框、下拉列表框、复选框等元素的焦点。Ctrl + z
进入passthrough模式,wiki的解释是当光标在某个文本框闪烁的时候,只有当状态为insert时才能够输入,每每会由于其余键位而致使误操做,因此开启passthrough模式,强制进入insert模式,静默其余全部键位特殊功能,保证文本的顺利录入。B
打开新标签页,把当前页加入到收藏夹中。:bookmarks
/ gb
/ gB
打开收藏夹页面:bookmarks [<URI> [<tags>]]
添加URI到收藏夹其实,这些只是一少部分常常使用的快捷键,查看自助帮助文档直接
:help
便可。v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