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Sphere 云原生开箱即用 属于社区而非青云

现在,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平稳期,在这样的新阶段,企业愈加依赖 IT 系统,传统的上云模式已经没法应对频繁的业务更迭;面对将来,“云上”成为了最佳的选择,面向云而设计。

于爽认为,云原生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若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可帮助工程师够轻松的对系统做出频繁、可预测的重大变动。后端

近期微信新表情攻陷朋友圈,网络上各种《XXX刷屏了!XXXX微信新增表情包XXX,XXX为啥你没有?》的攻略型文章纷纷来蹭热度。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文章中均提到了“为啥,你的微信表情里就没有呢?”,同时还给出了众多的解决办法,但微信做为社交软件领域的领军者,为什么只为一部分人进行了更新?微信

固然这不是微信的低级失误,只是在升级更新时用到了灰度发布的方式,这种更新方式企业没必要一次性中断业务,你们能够看到除表情外微信的功能及样式基本没有变化,同时能够帮助企业灵活的选择用户参与产品更新或测试,迅速获取用户的使用状况,逐步完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网络

而灰度发布则是云原平生台其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功能,随着企业上云的普及,数字技术所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常态,云原生做为一项低负担的、敏捷的、可扩展的、可复制和最大化地利用云能力的软件架构方式,已经成为解决企业业务落地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新趋势。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也给出了本身的观点,这是云原生最好的时代,也是不得不云原生的时代。架构

数字化转型促使云原生“登上舞台”

现在,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平稳期,在这样的新阶段,企业愈加依赖 IT 系统,传统的上云模式已经没法应对频繁的业务更迭;面对将来,“云上”成为了最佳的选择,面向云而设计。于爽认为,云原生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若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可帮助工程师够轻松的对系统做出频繁、可预测的重大变动。框架

企业必然走向云原生,云原生技术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将来,云原生应用架构将在 2-5 年内达到“Plateau of Productivity”,即在企业全部的 IT 基础设施均可以用云原生阐释和构建。 运维

其实,云原生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基于云的一种IT理念,该理念是在探索一种可以让应用最大程度利用云能力的的方法,其中应用是基于容器打包构建的,为了运行一项容器化的业务,须要有支持容器的平台,也能够叫作容器云、Kubernetes 基础设施等。显而易见的是云原生的一切都须要基础设施作配合。分布式

在 2018 年开源领袖峰会(OSLS)上,Kubernetes 做为整个云原生计算的基础获得了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的承认。CNCF、Google Cloud 工程总监 Chen Goldberg 宣布 Kubernetes 成为第一个从 CNCF 毕业的项目,这预示 Kubernetes 项目已经足够成熟,而且足够灵活,可在任何行业、各类规模的公司中大规模地管理容器。微服务

一样青云也认为 Kubernetes 是云原生最基础的支撑平台,它是跨基础设施的,不管是物理机仍是云平台,只要企业业务构建于 Kubernetes,并以容器化的方式交付,就能够跑在不一样的平台之上,这意味着企业不在被任何服务商锁定,业务能够轻松的跨基础设施作应用迁移。于爽归纳道,将来 Kubernetes 将会统治全部的基础设施。工具

开箱即用的云原生全家桶

虽然 Kubernetes 技术和生态的已经成熟,在 CNCF 的全景图内已经拥有 200 余个项目和产品,但 Kubernetes 做为基础支持平台也存在缺点,其构建相对比较简单。于爽比喻道,Kubernetes 比如是毛坯房,没有装修、家具和家电,它只能保证企业最基础的应用,后期企业还会涉及的监控、日志、告警,甚至开发工具链、微服务等管理工具。青云正是注意到了企业急需或者将来须要的需求,因而打造了云原生专业平台——KubeSphere。学习

KubeSphere 是在 Kubernetes 之上构建的分布式操做系统,是用于数据中心的、可插拔的企业级多租户容器平台。在于爽看来,KubeSphere 的核心功能就是开箱即用,即点即用的 DevOps,面向开发测试人员,覆盖了开发测试全链条的发布。同时拥有灵活可选的微服务框架于应用跨平台一键部署的能力,可部署在云平台、物理机或者虚拟机之上。

固然做为一款青云主导的开源项目,青云自身的产品包括QingCloud云平台、SDN、SDS 等,都可以跟 KubeSphere 进行无缝的整合。

上文提到云原生依赖应用,KubeSphere 的目标一样是“聚焦业务应用”,青云在设计开发过程当中,结合以往服务于企业客户的经验,以实现帮助企业用户下降平台落地成本、下降平台使用成本的最终目标。在 2019 年 KubeSphere 2.0 版本更新到了 2.1 版本,除对基本功能增强之外,又提供了更多新的企业级功能。

于爽表示,一般状况下人们觉得传统企业从最初的物理架构直接跃升到以容器为核心的架构相对较难。实际上,在 KubeSphere 2.1 里已经提供了不少帮助传统应用往容器平台、云原生领域迁移的功能。用户只需将传统的交付物,经过 KubeSphere 上传,在上传后填写基本参数,便可完成。

青云的理念很简单,平台的事情交给平台专业人员作。KubeSphere 实现了开箱即用、运维友好,把全部后端的技术细节屏蔽掉,尽量帮助用户节省全部的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效率。一方面青云在产品开发以前整理分析了现有的企业用户的使用模式,提炼并集中展现在 KubeSphere 平台上;

另外一方面,KubeSphere 做为一款开源产品,从 2018 年 4 月起,KubeSphere 的第一行代码就在 GitHub 上开源,青云经过社区收集专业开发者的反馈,有助于 KubeSphere 平台造成良好的生态。

表面上看,KubeSphere 彷佛只是青云顺应技术潮流推出一款容器平台。实际上,这是青云在技术层面的一次突破,更是企业迈向集大成者的重要一步,就像 Kubernetes 对于谷歌的意义,扩大谷歌的技术影响力,大于它的商业意义。

于爽强调,KubeSphere在设计之初,就明确了 KubeSphere 不是青云的,而是社区的,青云但愿作的事“KubeSphere and Friends”,但愿全部的开发者经过社区去了解 KubeSphere,依靠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力量实现平台的更新迭代,作到一个真正屏蔽碎片化的平台。

自从 KubeSphere 开源第一行代码开始,就获得了众多GitHub 社区用户的关注,而且关注度是持续上升的。

于爽透露,KubeSphere 的 GitHub Star 数呈现陡峭式上升态势,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底已经到达 2000;KubeSphere 2.0 版安装包的下载量,累计到如今更是突破 10000,事实证实了这款产品的吸引力极强。

2019 年青云更是围绕 KubeSphere、云原生的主题在国内开展了 6 场全国巡演线下 Meetup 活动,进行了 30 余个研发和用户主题分享,累计超过 1000 名开发者参与。尤其重要的是,2019 年 4 月,KubeSphere 已经正式加入 CNCF 社区,被社区称为云原生全家桶。

目前,KubeSphere 的商业用户覆盖银行、保险、制造业、航空、互联网公司等领域。于爽透露,在2020年 KubeSphere 产品的宽度将继续延展,触及更多业务场景,并会相继推出 3.0 版本与 4.0 版,青云但愿经过 KubeSphere 平台,将合做伙伴、社区开发者吸引进来,在帮助用户加速云原生落地的同时,构建起属于 KubeSphere 平台的生态模式。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