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选路修改路由表的三种方法html
- (1)主机设置时,默认的路由表项
- (2)ICMP重定向报文(默认路由错误)
- (3)route命令
在上述方法都不成功的状况下,使用动态选路。算法
当相邻路由器之间进行通讯,以告知对方每一个路由器当前所链接的网络,这时就出现了动态选路。安全
- 动态选路 用 选路策略(由路由守护程序执行) 影响路由表的表项。
- 路由守护程序 决定了 把哪些路由 增添到路由表中 或者 删除。
- 路由器之间通讯的方法:动态选路协议。
- 动态选路协议 运行在 路由守护程序。
在 路由守护程序 上运行的 动态选路协议 中,最重要的是 IGP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内部网关协议。网络
动态选路协议 有不少种,好比 IGP 和 EGP。测试
Internet 是以一组自治系统(AS)的方式组织的。每一个自治系统能够选择 在该自治系统下(即 同一自治系统下) 各个路由器之间的 动态选路协议。这种协议(自治系统选择的,在其内部执行的) 称为 内部网关协议(IGP) 或者叫作 域内选路协议。url
- 最常使用的 IGP 是 选路信息协议 RIP。 一种新的 IGP 是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协议,它正在逐步取代 RIP。还有一种比较老的,以及被取代的 IGP:HELLO。
在 不一样自治系统之间 路由器上 运行的 动态选路协议 是 外部网关协议(EGP) 或者是 域内选路协议 中的 分隔选路协议。.net
- 边界网关协议(BGP) 意在取代 EGP。
Unix系统上经常运行名为 routed 路由守护程序。另外一个程序是 gated,动态路由协议 IGP 和 EGP,都支持它。3d
摘: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简单的IGP。RIP是一个国际标准协议,全部的路由器厂商都支持它。RIP是 应用层协议 工做在 UDP的520端口 上,全部的 RIP数据包的源端口 和 目的端口的端口号 都是520。RIP 使用 距离矢量算法,当数据包经过一个路由器是一跳。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一个参与工做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报文,该数据包向全部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对方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以广播或点到点的形式发送到直连路由器。unix
命令字段:1 为请求,表示要求其余系统发送所有或部分路由表。2为应答,包含发送者所有或部分路由表。3和4舍弃不用。5 为轮询,6为轮询表项。
版本字段:一般为1,第二版 RIP为2。
度量:RIP的度量以跳计算。code
RIP 报文最多能够通告25条路由。上限25 保证总长度为 25 × 20 + 4 = 504 < 512 bit。所以,发送整个路由表,须要多个RIP报文。
RIP 所使用的度量是以跳(hop)来计数的。
若是相邻路由器通告它与其余网络路由的跳数为1,那么咱们与那个网络的度量就是2。
全部直接相链接口的跳数为1。
最大的跳数为15。这意味着 RIP 只能在 主机间最大跳数值为15的AS 内使用。
跳数为16,表明无穷大,意味着没有到达的路由。
(1)初始化:启动一个路由守护程序的时候,它先判断启动了哪些接口,并在接口上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要求其余路由器发送完整路由表。
- 若是是点对点链路 那么该请求 就是发送给其余终点的。
- 若是网络支持广播的话,那么这种请求就是以广播形式发送的。
- 以前有提到,目的UDP端口号为520,这是其余路由器的路由守护程序端口号。
(2)接收到请求:
若是是刚才提到的特殊请求(要求发送路由表),那么路由器就将完整的路由表发送给请求者。
若是不是,处理请求中的每个表项:
- 若是在本身的路由表中发现 某一个表项指明的路由,那么就将度量指定为咱们的值。
- 若是没有发现,指定为16。
一般来讲,在主机设置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计算好各个路由的度量了。
(3)接收到响应:使响应生效,根据响应报文中的度量,可能会更新路由表。
(4)按期路由更新:每过30s,全部或者部分路由器 会把 它的完整路由表 发送给相邻路由器。能够是广播形式的(好比在以太网上面)。或者是发送给点对点链路的其余终点的。
(1)RIP没法区分非0部分是一个子网号,仍是一个主机地址。
(2)在链路或者路由器发送故障的时候,须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3)采用跳数做为度量,最大跳数为15,限制了可使用RIP的网络的大小。
包括RIP在内的V-D算法路径刷新协议,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慢收敛”(slow convergence)问题,又叫“计数到无穷”(count to infinity)。若是出现环路,直到路径长度达到16,也就是说要通过7番来回(至少30×7秒),路径回路才能被解除,这就是所谓的慢收敛问题。
解决方法: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法和带触发更新的毒性逆转 (Posion Reverse with Triggered updates) 法。水平分割法的原理是:当网关从某个网络接口发送RIP路径刷新报文时,其中不能包含从该接口得到的路径信息。毒性逆转法的原理是:某路径崩溃后,最先广播此路径的网关将原路径继续保存在若干刷新报文中,可是指明路径为无限长。为了增强毒性逆转的效果,最好同时使用触发更新技术:一旦检测到路径崩溃,当即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而没必要等待下一个广播周期。
RIP-2 对 RIP 的定义进行了扩充,这些扩充并不改变协议自己,而是利用上面RIP报文格式中的 标注为“必须为0” 的协议来传递一些额外的东西。若是RIP协议 忽略这些必须为0的字段,那么RIP 和 RIP-2 能够互相操做。
- 版本号为2。
- 选路域:是一个选路守护程序的标识符,它指出了这个数据报的全部者。
- 选路标记:支持外部网关协议。
- 每一个表项的子网掩码 应用于相应的IP地址上。
- 下一站IP地址指明发往目的IP地址的报文应该发往哪里,该字段为0 说明 发往目的地址的报文 应该 发送给 发送RIP报文的系统。
- RIP-2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认证机制。指定一个明文口令。
- RIP-2 除了广播,还支持多播。
关于RIP-2和RIP的区别,RIP的防环机制,RIPv1 RIPv2 的接收及发送机制,能够参考本篇随笔开头给出的《RIP理论》。
OSPF 是另外的一种 内部网关协议(IGP)。克服了RIP的全部限制。
RIP:采用距离向量法,而 OSPF 采用链路状态协议:路由器不与邻站交换距离信息。每一个路由器主动的测试和邻站相连链路的状态,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它的其余邻站,而邻站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每一个路由器接收这些信息,创建起完整的路由表。>
链路状态协议 相比 距离向量协议 收敛的更快。收敛的意思是,在路由发生变化的时候,好比路由器关闭或者链路故障的时候,能够稳定下来。RIP处理 路由环路 的速度有点慢,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OSPF 直接使用 IP,并不使用 TCP 或者 UDP。
其余还有一些优势,参见教材P103。其实根据 RIP的缺点就可以大体的推出 OSPF 的优势。
RIP的缺点: 1.仅以跳数做为度量值,经常不能计算出最优路径。 2.度量值以16跳为上限,不适合于大的网络。 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容易受到恶意的RIP欺骗。(单指RIPv1,RIPv2有密码验证机制) 4.不支持VLSM。(RIP采用子网掩码恢复机制,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5.收敛慢,RIP采用周期性的更新而不是触发更新。(如抑制计时器也增长了收敛时间) 6.带宽消耗大。RIP须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一方面,每一个更新报文就每一条路由都包含一个条目,更新报文的大 小至关于一个路由表(其条目数与网间网络数成正比),并且其中的许多条目都是与当前路径刷新无关的;另外一 方面,全部网络都参与按期交换信息,要交换的信息量极大。
是一种 外部网关协议,意在取代老的 EGP。
BGP 与其余BGP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到达信息(包括数据到达网络所必须通过的 自治系统AS 中的 全部路径)。根据这些信息,构成一幅自治系统链接图。而后根据链接图删除选路环,制定选路策略。
章节还介绍了一些其余的内容:本地流量(信宿IP地址 或者 信源IP地址 所指定的主机在该自治系统中) 和 经过流量。三种自治系统。
BGP 容许使用基于策略的选路。由 自治系统管理员 制订策略,而且 经过配置文件 将策略指定给 BGP。
BGP 与 RIP 和 OSPF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选择 TCP 做为传输层协议。
BGP 是一个 距离向量协议。
CIDR 是一个防止 Internet 路由表膨胀 的方法,它也称为超网。
基本观点是,采用一种 分配多个IP地址 的方法,使他可以将路由表中的许多表项 总和 成更少的数目。
选路决策 基于 32 bit 的 IP地址和 32 bit 的掩码操做,无论 IP地址 是 A类 仍是 B类 仍是其余类。
即 路由表 和 路由算法 必须拓展成为 根据 32bit IP地址 和 32 bit 掩码 作出路由选择。
"IP地址有“类”的概念,/8掩码是A类,/16掩码是B类,/24掩码是C类等等。可是/12,/18,/25呢?这就是无类的概念了,CIDR的做用就是支持IP地址的无类规划,把IP的网段规划成更细的方式来表示,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约IP地址的使用和方便管理。"
2016/8/1
这一块的内容较为晦涩,大概写了一个树形图在外面,概括一下这几个协议的关系。
目的:改变路由表项 (1)分红静态路由(三种) 和 动态路由 (2)动态路由:路由守护程序 将 选路策略 添加到 路由表项。 * 路由守护程序 运行 动态选路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交流),动态选路协议 反馈信息(度量)到 路由守护程序。 (3)动态选路协议:内部 IGP,外部 EGP,外部 BGP(取代 EGP),新 CIDR。 (4)内部IGP:最主要的 RIP,老的被淘汰的 HELLO,新的 OSPF(取代 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