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数据通讯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备缓冲做用。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知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升,以知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不多的工做。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链接上建立多个逻辑链接。
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讯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可是很重要的一层.由于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类通讯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别.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讯子网均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讯费用各不相同.对于会话层来讲,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讯子网的差别,使会话层感觉不到.此外传输层还要具有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屏蔽通讯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别.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
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通常要经历传输链接创建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链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通常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服务分红5种类型.基本能够知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类不一样须要.
传输层的协议标准有如下几种.
ISO8072:称为"面向链接的传输服务定义".
ISO8072:称为"面向链接的传输协议规范
数据链路能够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讯提供传输媒体及其
链接.媒体是长期的,链接是有生存期的.在链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能够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屡次数
据通讯.每次通讯都要通过创建通讯联络和拆除通讯联络两过程.这种创建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
叫做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不免受到各类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创建,
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⑴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有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
具有以下功能:
① 链路链接的创建,拆除,分离.
②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一样,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异,但
不管如何须须对帧进行定界.
③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④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
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类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
技术来完成.
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
要协议以下:
a. ISO1745--1975:"数据通讯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
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创建,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状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
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造成多种链路
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b. 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 ".
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
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c. 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⑶链路层产品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多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
路层,对些还有争议.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状况
下,数据链路层分红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外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
图2所示为IEEE802.3LAN体系结构。
AUI=链接单元接口 PMA=物理媒体链接
MAU=媒体链接单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体相关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