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常将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如图所示。数据库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也能够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1.立项阶段
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造成过程,根据用户单位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须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刻调研和分析,造成《需求规范说明书》,经评审、批准后立项。
2.开发阶段
(1)整体规划阶段: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以立项阶段所作的需求分析为基础,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做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并利用各类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经过规划过程规范或完善用户单位的业务流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整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因为系统实施阶段是对之前所有工做的检验,所以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5)系统验收阶段:经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及其余各类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即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经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之后,就进入运维阶段,系统长时间的有效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
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不可缺乏的工做。维护可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消亡阶段
开发一个信息系统并但愿它一劳永逸地运行下去是不现实的。企业的信息系统常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等状况。对此,用户单位应当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注意系统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