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nfs服务器搭建技巧

使用linux进行嵌入式开发的时候,为了方便开发,一般是将开发板挂载到宿主机的文件系统上,而后将代码放到共享给开发板的目录中,再经过开发板运行。 
首先查看是否安装了 nfs 软件包,yum list installed | grep nfs。若是安装,则可进行下面设置。 
nfs 服务器端配置: 
1.首先创建共享目录:在根目录下创建share目录。执行 mkdir /share 
2.而后对 exports 文件进行编辑:vim /etc/exports 
若是以前没有经过 nfs 共享过目录,该文件是空的,向里面填入以下内容:
linux

代码以下:web

/share *(sync,rw,no_root_squash)vim

各部分解释: 
/share
为本机要对外共享的目录名称 
* 为容许外部访问本机共享目录的 ip 地址。 
sync 为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 
rw 为外部主机对本地共享目录享有读写权限 
no_root_squash 为访问用户先与本机用户匹配,匹配失败后再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 
上述各部分其他选项有: 
1->.客户端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机:192.168.0.100 
指定子网中的全部主机:192.168.0.0/24 或 192.168.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机:nfs.test.com 
指定域中的全部主机:*.test.com 
全部主机:* 
2->.选项说明 
ro:共享目录只读; 
rw:共享目录可读可写; 
all_squash:全部访问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 
no_all_squash(默认):访问用户先与本机用户匹配,匹配失败后再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 
root_squash(默认):未来访的root用户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 
no_root_squash:来访的root用户保持root账号权限; 
anonuid=<UID>:指定匿名访问用户的本地用户UID,默认为nfsnobody(65534); 
anongid=<GID>:指定匿名访问用户的本地用户组GID,默认为nfsnobody(65534); 
secure(默认):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ip端口链接服务器; 
insecure:容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ip端口链接服务器; 
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效率低,但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async: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 
wdelay(默认):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做,若是有则将这些写操做一块儿执行,能够提升效率; 
no_wdelay:如有写操做则当即执行,应与sync配合使用; 
subtree_check(默认) :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 
no_subtree_check :即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能够提 
高效率; 
3.使设置生效:exportfs -ra 或者 service nfs restart 
4.经过命令查看共享目录输出状况:exportfs -v 
nfs 客户端配置: 
客户端可经过 showmount -e ip 查看远程服务器的对外共享目录。 
1.启动 nfs 服务 
2.创建挂载点,mkdir /mnt/nfs 
3.挂载:mount -t nfs ip:/share /mnt/nfs 
4.卸载:umount /mnt/nfs 
第3步的 ip 表示对外共享目录的主机 ip,也就是服务器 ip。此处能够使用localhost代替ip地址,表示用nfs挂载本机的目录到另外一目录 
能够将挂载信息写入 /etc/fstab 文件,实现对 nfs 服务的自动挂载,格式以下: 
ip:/share /mnt/share nfs defaults 0 0 
其中: 
ip:/share 为远程主机的 ip 地址和共享目录 
/mnt/share为要挂载到本地的目录 
nfs为文件系统类型 
defaults 0 0为挂载选项 
使用 mount | grep nfs 命令能够显示当前主机挂载的 nfs 目录。 
卸载已挂载的目录:umount /mnt/nfs
服务器

若是想深刻体验LINUX系统的新手,也能够先下载一个方德Linux软件中心试用一下。
免费下载地址:http://www.nfs-cloud.cn:81/appCenter/open/softcenterapp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