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经历5到10年的发展,咱们也将迎来 Web 3.0 和整个DApp生态的大发展、大繁荣,届时DApp浏览器也将从边缘走向主流人群,成为用户进入Web 3.0世界的窗口。前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更习惯于直接经过手机来使用各类应用程序,DApp天然也不例外。web
根据“State of the DApps”的数据,目前市场上已有1800多个DApp,但绝大部分仅仅支持Web端,这无疑增长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不利于DApp的大规模普及。移动端的DApp浏览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那么,DApp浏览器究竟是什么呢?小程序
DApp浏览器,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浏览器的形式直接访问DApp,从而让DApp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它在整个DApp生态中,充当了用户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的入口。浏览器
DApp浏览器与传统浏览器相比有何不一样?它的原理是什么?安全
与传统浏览器相比,目前的DApp浏览器并非一个独立的入口,它须要结合或者内嵌在数字钱包中,才能为用户提供与DApp交互的入口。而传统浏览器不管是在PC时代,仍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是一个独立的流量入口。服务器
固然,区块链带来的是价值互联网,现阶段价值(Token)的承载须要借助钱包来传递,而且钱包是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标配,借助钱包的流量入口优点,DApp更容易触达到用户。微信
此外,这里不得不提的是DApp浏览器的底层网络架构Web 3.0,这是和信息互联网时代传统浏览器基于的Web 2.0彻底不一样的体系架构。区块链技术,尤为是以太坊的出现使 Web 3.0 成为基于区块链进行价值传递的基础网络。在设计理念和哲学思考上,Web 3.0 带来的是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用户能够本身治理和使用数据,再也不须要依赖中心化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数据被滥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本身的隐私。网络
这样就能够杜绝 Web 2.0 世界中多次发生的数据大规模泄露问题,例如:此前Facebook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以及近期华住集团旗下酒店5亿条公民我的信息被曝泄露并在暗网出售。架构
很明显,数据泄露已经成为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将在 Web 3.0 的世界中被完全解决。而DApp浏览器将链接用户和Web 3.0 世界,为用户提供端对端、匿名、安全和无需信任的交互体验。框架
DApp浏览器架构图 -图片来源:《Understanding Web 3 — A User Controlled Internet – The Coinbase Blog》
从技术架构来看,Web 3.0 的体系架构更为复杂,它在传统信息互联网的基础上,增长了价值(Token)的传递。
Web 3.0 引入了web3.js,经过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即远程过程调用,它是一种经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须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与区块链节点通讯,而且须要借助钱包来链接前端的DApp浏览器(DApp前端)和底层的区块链,从而实现信息和价值(Token)在整个网络的传递。
举个例子,假设用户经过 Coinbase Wallet 钱包的DApp浏览器访问去中心化交易所DEx.top,进行Token的充值。
那么,用户在DEx.top的前端界面进行充值操做后,须要经过 web3.js 将充值请求传递给 Coinbase Wallet 钱包,用户在钱包内进行确认后,钱包会经过RPC调用与区块链节点交互,广播交易请求到P2P网络,矿工验证交易的正确性后将多个交易打包成一个区块,而后将新的区块加入到以太坊区块链中,通过n个区块的确认后完成充值。
最后,信息传递回DApp浏览器(DEx.top前端),并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中,信息和价值(Token)传递完成。
从整个流程来看,底层的信息和价值传递很复杂,可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他们接触的仍是前端界面,经过DApp浏览器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来实现具体的功能。那么,目前常见的DApp浏览器又有哪些呢?
常见的DApp浏览器一览
DApp浏览器是什么?一文看懂
正如上面的DApp浏览器市场图谱所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DApp浏览器包括:Mist、MetaMask、Coinbase Wallet、Trust Wallet、imToken、Status、Cipher等。
笔者追溯DApp浏览器的发展历史,发现最先的DApp浏览器是以太坊官方的Mist浏览器。Mist 是在 Electron(Electron是一个使用 JavaScript, HTML 和 CSS 等 Web 技术建立原生程序的框架)上开发的,而 Electron 使用了 Chromium 的内核。
它可让用户使用钱包和以太坊网络上的其余去中心化应用进行交互,但Mist须要用户下载整个以太坊区块链才能运行。因为以太坊全节点的数据量愈来愈大,致使同步一个全节点数据须要很是长的时间以及很大的硬盘容量,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是很是不友好的。
另外一种钱包MetaMask则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插件,从而可让Chrome、Firefox、Opera等传统浏览器变成一个DApp浏览器。它的核心特性是,当用户在浏览器中安装了MetaMask插件,MetaMask会自动注入以太坊提供的js客户端库web3到浏览器中,来让DApp链接到MetaMask提供的以太坊节点服务。
目前,MetaMask在桌面端使用很是广泛,不论是游戏类的DApp,仍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类的DApp等,几乎都支持MetaMask。
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更习惯于经过智能手机直接体验各类应用,DApp必需要顺应趋势的力量,才更容易获得大规模普及。目前,笔者看到的现象是,愈来愈多的钱包正在内置DApp浏览器,从而方便用户直接经过手机端的钱包应用无缝体验各类DApp。
手机钱包中内置的DApp浏览器一般是基于WebView组建开发(WebView是手机中内置的一款高性能webkit内核浏览器,同时也是在 SDK 中封装的一个组件,开发中常常会用到。
WebView控件功能强大,除了具备通常View的属性和设置外,还能够对url请求、页面加载、渲染、页面交互进行强大的处理),当DApp页面被加载时,钱包会注入Web3的实例,从而实现DApp与以太坊节点的交互。下面列举几家比较知名的内置DApp浏览器的手机钱包:
1. Coinbase Wallet
前文提到的Coinbase Wallet,是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旗下的一款数字钱包,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用户打开App后,能够在底部点击“DApps”进入DApp浏览器,而后在导航框中输入DApp的网址,或者点击页面的DApp图标进入相应的主页后访问DApp,便可与DApp进行交互。
此外,用户还能够经过“BOOKMARKS”来添加本身感兴趣的DApp到首页,便于直接点击访问。
Coinbase Wallet
2. Trust Wallet
Trust Wallet 前不久刚被币安(Binance)收购,其自带的DApp浏览器(Trust浏览器),可以容许用户直接在App应用里与第三方DApp进行交互。在DApp浏览器主页,包含三个底部按钮,分别是:新DApp、书签、以及历史记录,用户能够在导航框中输入DApp的网址或者在首页点击相应的DApp图标进行访问。
书签栏和历史记录与传统浏览器很类似,用户能够将感兴趣的DApp收藏到书签栏,或者查看之前的浏览记录。
Trust Wallet
3. imToken
imToken容许用户使用自主身份与第三方DApp进行受权与交互,和Coinbase Wallet以及Trust Wallet相似,用户能够在浏览器首页点击相应的DApp图标进入应用。与前两家DApp浏览器不一样的是,imToken的DApp浏览器并不能输入网址访问DApp,而是经过搜索框输入DApp名称,来搜索接入的应用。
用户点击“更多”,能够浏览全部接入imToken的DApp,点击“+”或者“-”能够将DApp从主页添加或者删除。
imToken
DApp浏览器将来的发展趋势探讨
从上文笔者跟踪到的13款常见的DApp浏览器能够发现,有超过一半都是“手机钱包+DApp浏览器”的组合模式,很明显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图片来源:《Why the Web 3.0 Matters and you should know about it》,Medium
随着公链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来将会出现更多基于不一样应用场景的DApp,包括:存储、社交、即时通讯等领域均已出现相应的表明案例。手机钱包做为区块链世界的“支付宝”,能够链接DApp提供的服务端,以及终端用户,所以内嵌DApp浏览器成为很天然的选择。
固然,若是将来出现杀手级的DApp,演变成新的流量入口,那么该应用也可能内置钱包和DApp浏览器的功能,从而和钱包应用争夺入口级的机会。这就和微信的小程序相似,做为一个超级App,微信正在挑战iOS和Android的地位,成为一个操做系统级的应用。微信凭借的是什么?拥有巨大的流量只是一方面,一样重要的是微信的使用足够高频。
此前,百度曾推出基于H5的“轻应用”,就一直没有作起来,由于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个高频需求。一样的道理,钱包虽然属于区块链领域的流量阵地,可是其使用频次也不高,若是将来出现高频刚需,且拥有流量资源的DApp,钱包的地位将朝不保夕。所以,DApp浏览器在将来更可能内嵌在高频刚需的流量入口中。
Opera浏览器
此外,传统的主流浏览器在将来是否会接受 Web 3.0 技术,并为之作出改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仍是比较难,由于像Google等主流浏览器能作到如今的规模,主要依靠的是用户数据和网络效应。
可是 Web 3.0 提倡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要将数字身份和数据的控制权归还给用户,而且用“社区制”代替“公司制”,这对于传统的主流浏览器巨头来讲无疑是一场革命。除非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然很难看到它们会革本身的命。不过咱们也看到已经有传统浏览器在作出改变。
DApp浏览器是什么?一文看懂
例如:Opera浏览器就发布了内置加密货币钱包的Android测试版本,结合了便于使用的加密钱包功能以及对以太坊Web 3 API的支持。新版浏览器可以让用户更便捷地访问构建在以太坊网络上的DApps。可见,变化正在发生。
2008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来源:Gartner
2018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来源:Gartner
最后,咱们对比一下2008年和2018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能够发现,2008年Web 2.0 正处于泡沫化的低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这和当前区块链所处的阶段很是相似。可是进入2018年,Web 2.0 已经处于成熟期,而且出现了Google、Facebook、腾讯等如日中天的科技巨头。
能够想象,区块链经历5-10年的发展,咱们也将迎来 Web 3.0 和整个DApp生态的大发展、大繁荣,届时DApp浏览器也将从边缘走向主流人群,成为用户进入Web 3.0世界的窗口。
将来已来!
内容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