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编址html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帧一般依赖于MAC地址来进行数据交换,它如同公网IP地址同样要求具备全球惟一性,这样才能够识别每一台主机。那么MAC地址如何作到这点?它的格式又是什么?网络
MAC地址,英文全称Medium Access Control,直译为介质访问控制,它一般被固化在每一个以太网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MAC(硬件)地址长48位(6字节),采用十六进制格式,下图说明了48位的MAC地址及其组成部分。ide
示例: 00-01-6C-06-A6-29 或 00:01:6C:06:A6:29htm
组织惟一标识符(OUI)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分配给厂商,它包含24位。厂商再用剩下的24位(EUI,扩展惟一标识符)为其生产的每一个网卡分配一个全球惟一的全局管理地址,通常来讲大厂商都会购买多个OUI。blog
I/G(Individual/Group)位,若是I/G=0,则是某台设备的MAC地址,即单播地址;若是I/G=1,则是多播地址(组播+广播=多播)。it
G/L(Global/Local,也称为U/L位,其中U表示Universal)位,若是G/L=0,则是全局管理地址,由IEEE分配;若是G/L=1,则是本地管理地址,是网络管理员为了增强本身对网络管理而指定的地址。class
对于I/G和G/L位的位置,目前有两种说法,或者说两种格式。扩展
对于数据传输来讲,数据是按每一个字节中一位一位地传输的,一个字节传输完了才到下一个字节。rsa
第一种,每一个字节的高位在前,低位在后,I/G位和G/L分别在字节中的最低位和次低位,最高位先发送,到了对端仍是最高位硬件
第二种,每一个字节的低位在前,高位在后,I/G位和G/L分别在字节中的最低位和次低位,最低位先发送,到了对端仍是最低位
两种看似不同,可是结果仍是同样的,若是仍是弄不懂能够再草稿纸上画一画,不难理解。转自https://www.cnblogs.com/daofaziran/p/1208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