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如何测试及其行为特征判断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不会主动攻击他人,从表现上相对安全一些,常见的行为表现多为对抗性格、或者逆反心理者身上,由于自己存在相关心理问题,所以极易可能转换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简单的说,就是本身遭到指责或者不公平待遇时,又不得不屈服,可是心理又极度不满,从而产生各类纠结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思想过程。
 
 
1、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表现
 
一、 遇到问题或者不满时,虽然不会直接表达不满,可是会出现长期的不高兴、记仇、心情低落、持续郁闷的状况,即便问题解决了,不高兴的情绪,仍然久久不能忘怀。
 
二、 对于他人提出的要求,违心的答应或者承诺,只是迫于面子而并不是真心实意,所以更不会去信守承诺,最后也是会找各类理由推脱甩锅。
 
三、 记仇暗中计划报复,被动攻击型人格一旦认为不知足本身的意愿,或者感受到不愉快,就会产生报复心理。
 
四、 喜欢背后抱怨,由于本身没法解决,又不得不接受,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类抱怨,但又不敢当面指责,因此只能经过这种形式来缓解本身的情绪。
 
五、 如进行PDQ4 人格障碍筛查,咱们会发现,筛查量化表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这部份量化表,分数会有所偏高。
 
2、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行为表现
 
一、 发泄情绪多半选择被动挑选的形式,例如:消极怠工、作事拖拉、不信守承诺等行为做为报复手段。
 
二、 争辩永远比实干多,对本身的不自信,言语中充满着各类无奈和没办法,没法解决,又对本身的前途无望的一种状态。
 
三、 没法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发泄本身的情绪,释放本身的情感,永远只能用被动消极的状态去应对,状况也会愈来愈糟糕,而后没法挽回。
 
四、 想法执拗,行为固执,当本身认定不满时,这种心理状态就会越放越大,不自觉的想起而后产生怨恨,而且很难忘记。
 
 
一、 童年时期家长过于严厉,使子女不敢违背家长意愿,以致于这种不当的教育方式,致使子女产生了没法抗拒,不得不接受的情绪,委曲求全的心理状态。
 
二、 人际关系差,从小就孤僻,不善言谈,被其余小朋友过度排挤。以致于最后逐渐演化为自卑的性格,长此以往压力愈来愈大,最终产生抵抗情绪。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与其余人格障碍同样,有着难鉴别,不容易发现的特色,会与不高兴,心情差混淆,可是能够确定是,如何消除抱怨,选择正确的发泄渠道是预防各类人格障碍的有效方法,必要时仍是须要咨询相关心理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