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七层由下往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数据库
其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一般被称做媒体层,是网络工程师所研究的对象;浏览器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被称做主机层,是用户所面向和关心的内容。缓存
http协议 对应于应用层
tcp协议 对应于传输层
ip协议 对应于网络层 服务器
三者本质上没有可比性。 况且HTTP协议是基于TCP链接的。网络
TCP/IP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并发
咱们在传输数据时,能够只使用传输层(TCP/IP),可是那样的话,因为没有应用层,便没法识别数据内容,若是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不少,有HTTP、FTP、TELNET等等,也能够本身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做传输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而后使用TCP/IP作传输层协议将它发送到网络上。socket
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自己并非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经过Socket,咱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tcp
相信很多初学手机联网开发的朋友都想知道Http与Socket链接究竟有什么区别,但愿经过本身的浅显理解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编辑器 一、TCP链接分布式 要想明白Socket链接,先要明白TCP链接。手机可以使用联网功能是由于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使手机终端经过无线网络创建TCP链接。TCP协议能够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创建在“无差异”的网络之上。 创建起一个TCP链接须要通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本身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当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链接一旦创建,在通讯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链接以前,TCP 链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链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链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须要通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肯定断开)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经常使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创建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链接最显著的特色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须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链接。从创建链接到关闭链接的过程称为“一次链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创建一次单独的链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链接。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讯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讯的基本操做单元。它是网络通讯过程当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讯必须的五种信息:链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应用层经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讯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链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须要经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一样的应用程序进程和链接,许多计算机操做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用层能够和传输层经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一样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链接的通讯,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套接字之间的链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链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链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链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链接请求,要链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链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而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链接请求。 链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链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创建链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余客户端套接字的链接请求。
建立Socket链接时,能够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能够支持不一样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链接时,该Socket链接就是一个TCP链接。
因为一般状况下Socket链接就是TCP链接,所以Socket链接一旦创建,通讯双方便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链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每每须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链接而致使 Socket 链接断连,所以须要经过轮询告诉网络,该链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链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只在请求时须要先创建链接,并且须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不少状况下,须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创建的是Socket链接,服务器就能够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创建的是HTTP链接,则服务器须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所以,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链接请求,不只能够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若是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因为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通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获得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做正在进行之中,并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协议,算是全球定位!) WWW的核心——HTTP协议 一个代理根据URI的绝对格式来接受请求,重写所有或部分消息,经过URI的标识把已格式化过的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网关是一个接收代理,做为一些其它服务器的上层,而且若是必须的话,能够把请求翻译给下层的服务器协议。 一个通道做为不改变消息的两个链接之间的中继点。当通信须要经过一个中介(例如:防火墙等)或者是中介不能识别消息的内容时,通道常常被使用。图2-2 在WWW中,“客户”与“服务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链接期间,即在某个链接中的客户在另外一个链接中可能做为服务器。WWW服务器运行时,一直在TCP80端口(WWW的缺省端口)监听,等待链接的出现。 下面,讨论HTTP协议下客户/服务器模式中信息交换的实现。 1.创建链接链接的创建是经过申请套接字(Socket)实现的。客户打开一个套接字并把它约束在一个端口上,若是成功,就至关于创建了一个虚拟文件。之后就能够在该虚拟文件上写数据并经过网络向外传送。 不一样的请求对象对应GET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应关系以下: 一个请求的例子为:GET http://networking.zju.edu.cn/zju/index.htm HTTP/1.0头信息又称为元信息,即信息的信息,利用元信息能够实现有条件的请求或应答 。请求头——告诉服务器怎样解释本次请求,主要包括用户能够接受的数据类型、压缩方法和语言等。实体头——实体信息类型、长度、压缩方法、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数据有效期等。实体——请求或应答对象自己。3.发送响应服务器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以后,要向客户机发送响应消息。HTTP/1.0的响应消息格式以下:响应消息=状态行(通用信息头|响应头|实体头) CRLF 〔实体内容〕状 态 行=HTTP版本号 状态码 缘由叙述状态码表示响应类型1×× 保留2×× 表示请求成功地接收3×× 为完成请求客户需进一步细化请求4×× 客户错误5×× 服务器错误响应头的信息包括:服务程序名,通知客户请求的URL须要认证,请求的资源什么时候能使用。4.关闭链接客户和服务器双方均可以经过关闭套接字来结束TCP/IP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