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网络
- OSI七层模型的划分 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物理层(Physical)。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接口通讯,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经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七层OSI模型#####

- 各层的定义
- 应用层 OSI 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网络服务。常见的应用层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 表示层 表示提供各类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若是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讯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 会话层 会话层负载创建、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讯会话。该层的通讯由不一样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 传输层 传输层创建了主机端到端的连接,传输层的做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讯的细节,是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建的一个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可靠的数据通路。一般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层。端口号便是这里的“端”。
- 网络层 本层经过IP寻址来创建两点之间的链接,为源端的运输层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一般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咱们常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以太网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 物理层 实际最终信号传输是经过物理层实现的。经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经常使用设备有(各类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TCP/IP五层模型####session
- TCP/IP五层协议和OSI的七层协议对应关系:

- 每一层都工做者不一样的设备,好比经常使用交换机就工做在数据链路层的,路由器工做在网络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