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微本土MCU厂商具备吸引力的增加点

做为各类电子产品的控制和处理核心,微控制单元(MCU)器件是一种集成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计数器,以及I/O端口的芯片。从MCU内核架构来看,单片机有历经多年的8051,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微处理器,以及最近两年流行起来的开源RISC-V微处理器。不管采用哪一种架构,各个厂商使用的内核和数字模块都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集成的模拟电路和混合信号IC方面就大有不一样了。据称国内有必定规模的单片机厂商至少有30多家,例如灵动微.但大都采用跟国际大厂PIN-PIN兼容的设计模式,在不少应用领域(特别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只能靠价格竞争来争抢市场份额。
 
根据ICInsights和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单片机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圆,销售量约为300亿颗,将来几年虽有稳定的增加,但平均售价(ASP)却持续降低。2018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超过390亿元,预计将来3-5年单片机销售额将会继续上涨,但主要集中在低端4位、8位单片机产品,32位高端产品仍将被传统半导体巨头垄断。
 
国内MCU厂商大部分都有生产32位MCU,适用于不一样领域的不一样系列产品,灵动微MCU是中国本土领先的通用32位MCU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基于ARM Cortex-M系列内核开发的MM32 MCU产品拥有F/L/SPIN/W/P五大系列,200多个型号,累计交付近亿颗,在本土通用32位单片机公司中位居前列。MM32 MCU被普遍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电机、家电、医疗、消费玩具、手机平板周边、显示及交互等领域,每一年都有数千万件配备了灵动微MM32 MCU的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
 
混合信号SoC要比单片机总体市场增加更快,预计从2019到2023年的年复合增加率(CAGR)为6%,并且平均价格也比总体单片机市场高。对众多的本土MCU厂商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增加点,关键是须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资源来争抢这块诱人的蛋糕。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历史发展和将来趋势来看,半导体重心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和台湾,接下来将会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终究是必然趋势。在这一重大而缓慢的转移过程当中,必然有重量级的晶圆代工厂商和芯片设计公司诞生和造成。虽然如今不少本土IC设计公司在技术和财务实力上都还比较弱小,但也必定会有一小部分厂商走上规模和价值链的顶端。html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