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企业应用架构模式》-分层

1. 分层优缺点:

1)优势:web

  1. 在无需过多了解其余层次的基础上,能够将某一层做为一个有机总体来理解;
  2. 能够替换某层的具体实现,只要先后提供的服务相同便可;
  3. 能够将层次间的依赖性减到最低;
  4. 分层有利于标准化工做;
  5. 一旦构建好了某一层次,就能够用它为不少上层服务提供支持

2)缺点:数据库

  1. 层次并不能封装全部东西,有时会带来级联修改;
  2. 过多层次会影响性能;
  3. 决定创建那些层次以及每一层的职责是什么难以决定

2. 企业应用中层次的演化:

C/S(领域逻辑放在客户端) -> 领域逻辑放到数据库,做为存储过程 -> 三层架构:表现层 + 领域层 + 数据源层

3. 三个基本层次:

职责以下:服务器

层次 职责
表现层 提供服务,显示信息(例如在Windows或HTML页面中,处理用户请求(鼠标点击、键盘敲击等),HTTP请求,命令行调用,批处理API)
领域层 逻辑,系统中真正的核心
数据源层 与数据库,消息系统、事务管理器及其余软件包通讯

其中,领域层,也称为业务逻辑。它的相关工做:对表现层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根据输入数据或已有数据进行计算,根据从表现层接收到的命令来肯定应该调度那些数据源逻辑多线程

4. 为各层选择运行环境:

1)运行环境:架构

  • 1.数据源层:服务器
  • 2.表现层:胖客户,客户端;web:服务器端 (只要可能就用web表现方式,只在必须的状况下才使用胖客户方式)
  • 3.领域层:所有运行在服务器端,或者所有运行于客户端,若是必需要分离则至少保证相关的部分在一块儿

2)一旦选择了处理节点,尽量使全部代码保持在单一进程内完成(可能拷贝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不然不但损失性能,还会增长复杂性性能

3)复杂性增压器:分布、显示多线程、范型差别(如对象/关系)、多平台开发以及极限性要求命令行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