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效应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作上标记,而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做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束手无策,而“懒蚂蚁”们则“自告奋勇”,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获得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才能勤于动脑。
 
  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而在企业中.可以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
 
经典案例
  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奇瑞”牌汽车近几年在业界崭露头角,而“奇瑞”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懒蚂蚁”——10多个因原公司打算撤销技术中心而集体跳槽的工程师。当时,一些汽车公司热衷于为跨国汽车品牌作加工装配以得到短时间利润,技术人员这些看着好像不干活的“懒蚂蚁”就不受重视甚至被淘汰。而市场却再一次证实,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重视“懒蚂蚁”,培养“懒蚂蚁”,奇瑞公司里就有200多个研发人员。
 
  一次,南京将来十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陈家平总经理在参加南京市工商联组织的邀请南京市科技局有关领导给南京民营科技企业作有关科技政策的讲解。其中在座的一些不错的企业却问了一些很初级的问题,如:申请科技项目补助基金应该怎么办啊等。陈家平总经理说,在座的各位企业经营业绩都很好,值得我好好学习。可能你们都把精力集中在看获得的地方,忘了养一些“闲人”;而这些“闲人”却很是熟悉产业发展、政府政策、项目申报、公关礼仪的事关大局的事项。这些“闲人”彷佛就是企业里的“懒蚂蚁”,可是关键时候他们将发挥比那些兢兢业业的人士更大的做用。
 
懒蚂蚁效应的启示
  勤与懒相辅相成,“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是全部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情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到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在一个分工协做的组织内部,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可是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须要有必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者。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多会做无谓劳做,每每事倍功半。
 
  在人才的运用和配置中,更须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色,加以合理运用,把各种人才放置在恰当的位置,盘合和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做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色分配工做,使他们正肯定位,不断认识和提升自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和“懒蚂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携手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深刻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懒蚂蚁效应和企业用人观
  懒蚂蚁效应说明,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不辞辛苦的“勤蚂蚁”,也要任用指挥若定,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擅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将来。
 
  针对不一样的岗位肯定不一样的考核标准,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不一样人员的贡献,对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而言,切忌一套标准套住全部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