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下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主分区最多有4个,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可是主分区+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扩展分区没法进行数据读写,只能装在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中,逻辑分区的个数没有限制),逻辑分区能够正常写入和读取数据。
在linux中,这是要给全新的磁盘作的第一步操做 --> 分区。linux
只谈高级格式化。Linux 系统中有了分区还不能进行读取写入操做,须要把分区格式转换成linux 系统可以识别的格式。这就须要进行格式化操做。像windows系统中有 FAT1六、FAT3二、NTFS等常见的格式。在linux中有 EXT二、EXT三、EXT4等常见格式。通常linux中常见的文件格式是EXT4。windows
在操做系统中,全部硬件都是以文件名的形式存放在磁盘当中的 /dev 目录下,并且这些硬件文件名仍是按照必定的规则命名的,所以能够根据文件名来判别该硬件的类型。像IDE硬盘的设备文件名为 /dev/hd[a-d] (其中a-d为盘符),SCSI/SATA/USB硬盘的设备文件名为 /dev/sd[a-p](其中a-p为硬盘盘符),光驱设备文件名为 /dev/cdrom 或 /dev/sr0 等等。
同理,分区也是拥有设备文件名的。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很简单,就是在对应的硬盘的设备文件名中添加相应的分区编号。像 IDE硬盘的1号分设备文件名为 /dev/hda1,SATA硬盘的2号分区设备文件名为 /dev/sda2等等。操作系统
有了分区还并不能对硬盘进行读写。还须要设置分区的挂载点,至关于 windows系统中的分配盘符的操做(只是为了方便理解,linux中并无这一说法),这个操做在linux中称为挂载。在windows中是直接用CDEF(即c盘、d盘、e盘、f盘)英文字母当作盘符。在linux中是使用空的目录名称做为盘符的挂载点。但不是全部的目录均可以做为盘符。
在linux中有两个目录必须做为分区盘符:第1、 / (根目录),做为数据的基本读写的地方(通常来讲,会在根目录下建立一个200M 的 /boot目录存放数据,方便启动管理);第2、swap分区,swap分区做为内存的交换区域,通常来说大小是内存的2倍,可是最大不能超过2G,大于2G的部分也不会用做交互,只会浪费磁盘空间。内存
给linux安装一个磁盘并使用,须要进行一下的步骤:格式化磁盘(转换成linux系统能识别的文件格式,分区,挂载(分配盘符))。扩展
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喜欢的朋友能够留下你的赞!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