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优化案例
案例1:配置 access PortFast 特性
实验名称:STP PortFast
实验拓扑:
实验需求:
一、交换机一、二、3互联,配置互联链路为 Trunk ;
二、配置 SW1 为 根交换机 ;
三、链接 PC-2 到 SW2 的 Fas0/1
四、配置 PortFast特性,确保 PC-2 能够快速与交换机互通;
实验步骤:
一、配置交换机之间的互联链路为 Trunk
interface xx
switchport mode trunk
二、配置 SW1 为 STP 的根;
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
三、配置 PC2 与 SW2 的互联
interface fas0/2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
四、配置链接 PC2的端口为 PortFast
interface fas0/2
spanning-tree portfast
实验总结
一、portfast 只建议在 access 链路启用
二、access 链路没有配置特性以前,收敛时间为 30s ;
三、access 链路配置了特性以后,收敛时间为 0s ;
直接从 disable 跳转到 Forwarding 状态。
-------------------------------------------------------
案例2:Root Guard 根交换机保护
实验名称:Root Guard 原理
实验拓扑:
实验需求:
一、SW1\2\3互联,互联链路手动设置为 Trunk
二、SW1配置为 STP Root ,经过修改优先级实现
三、链接 STP 优先级为 0 的 SW4 到 SW2 的 Fas0/24
四、确保新接入的交换机不会影响原有网络的根交换机的身份
实验步骤:
一、手动设置每一个交换机上的互联链路为 Trunk
interface fas0/xx
switchport mode trunk
二、设置根交换机
SW1
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
三、设置 SW4 的 STP 优先级为 0 ,
SW4
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0
四、设置 SW4 与 SW2 之间的互联链路为 Trunk
interface fas0/24
switchport mode trunk
五、为 SW2 的 Fas0/24 开启 Root Guard 特性
interface fas0/24
spanning-tree guard root
实验总结:
一、根保护功能,能够配置在任何交换机上;
二、端口启用该功能之后,端口则永远成为“指定端口”
三、若是该端口收到比原来的根交换机更加优秀的BPDU,
则该端口进入到“非一致”状态,该状态下的端口没法
转发数据包。
--------------------------------------------------------
案例3:Uplink Fast
实验名称:Uplink Fast 原理
实验拓扑:
实验需求:
一、SW1\2\3互联,互联链路手动设置为Trunk ;
二、确保 SW1 与 SW2 之间存在两个互联链路;
三、确保 SW1 与 SW2 之间的活动链路断开后,备份链路快速切换
实验步骤:
一、手动配置交换机之间的互联链路为 Trunk
interface fas0/xx
switchport mode trunk
二、开启SW2 上面的 Uplink Fast 特性
SW2
spanning-tree uplinkfast
三、断开 SW2 与 SW1 的 活动链路,观察备份链路的切换速度;
SW2
interface fas0/12
shutdown
实验总结:
一、该特性仅对设备发现的直连故障起做用;
二、该特性只在本地设备配置便可,不须要全网配置
三、配置该特性的交换机必须是默认的优先级 - 32768
四、该特性可让链路的切换速度从以前的30s下降为0s,实现秒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