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杰开发]知识路书——图形化文献管理大师 Beta版发布喽!!!

[敏杰开发]知识路书——图形化文献管理大师 Beta版发布喽!!!

1、总览

项目名称:知识路书
发布形式:网页应用
发布地址:http://roadmap.imcoming.top前端

2、运行环境与使用方法

本项目基于web浏览器,建议使用常见的电脑端web浏览器,如Google Chrome、Safari。进入http://roadmap.imcoming.top便可使用
同时咱们也在github上开源了此项目,能够访问咱们的github主页,下载咱们的先后端代码运行,具体配置方法详见github的readme,咱们以后会整理一份项目文档,详细描述咱们的功能和相应的实现方式。欢迎fork咱们的项目并贡献您的代码!!!git

3、功能

  • 用户系统
  • 文献管理
  • 路书管理
  • 随笔管理
  • 社区元素

1. 用户系统

与alpha版相比,beta版添加了用户我的中心页面,用户能够编辑我的信息,选择感兴趣的领域以便咱们个性化推荐最新论文。另外咱们在我的中心中添加了文献统计功能,便于用户制定阅读计划,统计文献的数据等。


github

2. 文献管理

与alpha版相比,beta版的文献管理更加人性化web

  • 增长了多选操做、导出bibtex操做、批量删除操做等。
  • 表格更加简洁明了,采用折叠式面板,平时关闭,当用户想查看详细信息能够取消折叠。
  • 另外咱们还添加了阅读计划的功能,用户能够为文献添加未读进行中已读等标签。

3. 路书管理

路书是本软件产品的最核心功能,咱们在beta阶段重点优化了路书的编辑体验chrome

  • 路书管理页面
    • 路书管理增长了卡片布局界面,卡片上增长了路书的缩略图,让用户一目了然地知道路书里的内容
    • 能够根据文献来搜索包含其的路书(反查路书)
  • 路书编辑器
    • 用户可自定义节点颜色
    • 用户可经过拖拽改变连线的弧度
    • 新增了随笔类型节点:将随笔也做为节点引入路书,用图形最大化整合全部资源
    • 添加了文献别名功能:文献名一般较长,显示在路书上不美观,用户可为其添加别名alias,并选择在路书中显示别名仍是全名
    • 路书绑定的随笔:能够为路书添加绑定的随笔,用这个随笔来解释路书的内容,解决图形化表意抽象的不足
    • 方便的鼠标、键盘快捷键:
      • 鼠标双击:双击不一样节点有不一样的效果,好比文献和随笔节点能够跳转到相应的文献或随笔
      • Delete键:删除选中的元素
      • Enter键:新建普通节点,与著名思惟导图软件XMind保持一致
      • Tab键:从当前选中节点派生一个新节点, 与XMind保持一致
      • Ctrl S 或 Command S:保存路书

4. 随笔管理

随笔是beta阶段新增的功能,可使用markdown编辑,相似博客,目的是为了解决纯粹图形化的路书不方便理解的缺陷。后端

  • 用户能够为路书写绑定的随笔:专门绑定到一篇路书上,解释路书的内容
  • 用户也能够写一些更随意的随笔,在读文献的时候记录一些想法之类的。能够将这样的随笔做为节点引入路书。
  • 为了整合随笔和路书这两个元素,咱们实现了随笔路书分屏阅览器,用户能够在一个页面同时阅览绑定在一块儿的随笔和路书
    • 其中路书绑定的随笔将同时展现绑定的路书
    • 非绑定的随笔能够选择一篇引用路书,若选择了引用路书则能够用分屏阅览器同时显示

5. 社区元素

社区元素为beta阶段的一项开发重点,实现了如下的社区功能,这些社区功能有利于用户直接的交流,增长网站的人气,增长用户粘度。浏览器

  • 路书分享:生成一个分享连接,让其它已登录用户有查看的权限
  • 随笔分享:生成一个分享连接,让其它已登录用户有查看的权限,若改随笔有绑定或引用的路书,则以分屏阅览器模式呈现
  • 点赞评论:随笔和路书支持点赞与评论
  • 最新论文的个性化推荐:用户在注册时能够选择感兴趣方向,也能够在我的中心选择。后台爬取每日最新论文,根据用户所选的分类进行定向推荐

4、对比上一版

相比与上一版本,咱们着重作了三点改进markdown

  • 人性化设计
  • 与文本的结合
  • 社区元素
    其中对比比较明显的是个性化设计,在此举几个例子

1. 路书编辑器先后对比


2. 卡片布局对比


3. 文献管理对比


5、目前系统已知问题

  1. 因为firefox浏览器对前端viewui组件的支持不完善,致使路书管理的卡片布局有显示问题,目前暂时没法解决。
  2. 对于safari浏览器,路书编辑器的图形界面会占用其大量cpu资源,目前暂时没法解决。
  3. 目前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经测试未发现已知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