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users:提供了生产负载的虚拟用户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咱们了解负载生成的结果。
二、Rendezvous(负载过程当中集合点下的虚拟用户):当设置集合点后会生成相关数据,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时间点上并发用户的数目,方便咱们了解并发用户的变化状况。
三、Errors(错误统计):经过错误信息能够了解错误产生的时间和错误类型,方便定位产生错误的缘由。
四、Errors per Second(每秒错误):了解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错误产生的数目,数值越小越好。经过统计数据能够了解错误随负载的变化状况,定为什么时系统在负载下开始不稳定甚至出错。
五、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反映随着时间的变化事务响应时间的变化状况,时间越小说明处理的速度越快。若是和用户负载生成图合并,就能够发现用户负载增长对系统事务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
六、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事务):TPS吞吐量,反映了系统在同一时间内能处理事务的最大能力,这个数据越高,说明系统处理能力越强。
七、Transactions Summary(事务概要说明) 统计事物的Pass数和Fail数,了解负载的事务完成状况。经过的事务数越多,说明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失败的事务数越小说明系统越可靠。
八、Transaction performance Summary(事务性能概要):事务的平均时间、最大时间、最小时间柱状图,方便分析事务响应时间的状况。柱状图的落差越小说明响应时间的波动小,若是落差很大,说明系统不够稳定。
九、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 Under Load(用户负载下事务响应时间):负载用户增加的过程当中响应时间的变化状况,该图的线条越平稳,说明系统越稳定。
十、Transactions Response time(事务响应时间百分比):不一样百分比下的事务响应时间范围,能够了解有多少比例的事物发生在某个时间内,也能够发现响应时间的分布规律,数据越平稳说明响应时间变化越小。
十一、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各时间段上的事务数):每一个时间段上的事务个数,响应时间较小的分类下的是无数越多越好。
十二、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当前负载重对系统所产生的点击量
记录,每一次点击至关于对服务器发出了一次请求,数据越大越好。
1三、Throughput(吞吐量):系统负载下所使用的带宽,该数据越小说明系统的带宽依赖就越小,经过这个数据能够肯定是否是网络出现了瓶颈。
1四、HTTP Responses per Second(每秒HTTP响应):每秒服务器返回各类状态的数目,通常和每秒点击量相同。点击量是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数,而HTTP响应数是服务器返回的 响应数。若是服务器的响应数小于点击量,那么说明服务器没法应答超出负载的链接请求。
1五、Connections per Second(每秒链接):统计终端的链接和新建的链接数,方便了解每秒对服务器产生链接的数量。同时链接数越多,说明服务器的链接池越大,当链接数随着 负载上升而中止时,说明系统的链接池已满,一般这时候服务器会返回504错误。须要修改服务器的最大链接来解决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