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科跨专业到蚂蚁,将来如何走?

你们好,我叫404。404是找不到,是null,是无,是没有。这个名字蕴含着我对于技术的空杯心态,永远充满好奇地去学习,学的东西越多,越觉知识匮乏,越以为深不见底,就像进入一个知识荒原。我目前就任于蚂蚁金服,是一位P6小同窗。兴趣爱好嘛,喜欢跑马拉松,跑遍全球可能比我写代码更重要。前端

本文想和你们分享个人程序员经历,如今的困惑,和对将来的想法。主要内容有5点:git

  • 专科跨专业学习生涯
  • 阿里前端实习
  • 阶段总结:如何学习技术
  • 当下的困惑
  • 将来应该怎么走

1 跨专业之路,选择你要走的路

我是2016年毕业的,2018年3月才到蚂蚁。08年读专科的时候,学的的机电一体化,可谓热门专业,还能够搞搞挖掘机。不过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涉及数控编程了,会有一点编程的东西,有VB课程,有单片机编程,不仅是用电烙铁焊接下电子元件。程序员

虽然高中懵懵懂懂过,但大学真有想过“随心而欲”啊,要走本身的路。慢慢的就发现了本身的兴趣在计算机方面,尤为是去女生宿舍给女神辅导计算机二级,特别有动力,现在女神的娃已经上幼儿园了,我还没结婚,这是个忧伤的故事。github

我那个时候流行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但我当时不知道哪里据说了“专升本”这几个字,而后就去准备了,也多是为了曲线就业吧。面试

关键是能够跨专业!那个时候其实有点虚,考数学、C语言还有英语,最终拼一拼仍是考上了,第2名录取。过了一年多,一气呵成,加入考研大军,选择研究生院校的时候其实也很纠结,我一个专升本的和那些四年本科的咋比啊?导师歧视怎么办?可是既然要考研了,就冲着985去了,拼了!最终仍是考上了华科的硕士。编程

有的人说我很励志,其实没有,运气成分也挺大,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我专升本和研究生都选软件工程,为啥?由于不少人以为软件工程弱,不屑于报,还有人以为软件工程学费贵,不想报。我不在意别人的见解,先拿到入场券再说,我就冲这个报,录取的几率就大了,事实上几率确实大,固然仍是要稍稍努力一把的哈。后端

2 去阿里实习啦

我2013年9月研究生入学,第一年要把全部的学分都修完,仍是比较忙的。时间一晃就到了2014年春,忽然听到还有“春招”这个词,原来指的是比较有名的公司来学校笔试、招聘。数据结构

又到了很虚的时候了,本科才上了1年左右的计算机专业课,另外的时间准备考研去了,计算机基础其实很薄弱,也没作过啥项目,去面太容易被挂了。app

当时前端面试要准备的技术栈相对比较少,我能够快速准备,提升经过率。那个时候不少人对前端的理解是脚本,其实已经工程化了。我不在意别人的见解,先拿到入场券再说。因此,我决定,选择作前端!框架

第一家面试公司就是腾讯。技术薄弱,没有面试经验,不过仍是撑到了HR面,但最后面试官们,综合决定,把我挂了。估计是技术弱,估计是我16年才毕业,怕我实习几个月又回学校了。

再过10天左右就是阿里的春招面试,我能翻盘吗?拼一下!我根据腾讯的面试总结,没日没夜地在慕课网(不打广告,但真心感谢这家网站)上学习前端知识,那个时候网站上只有前端的内容。我还用当时比较新的技术angular作了个小的app,放到github,而且跳转到本身的域名。

阿里实习面试的时候,就是拿着这个app去吹的,把个人代码设计,想法都说了说。最终如愿以偿,去了阿里云实习。

2014年7月7日,我去阿里云实习报道了。你们可能会有疑问:你研二不用给导师作项目吗?16年毕业的14年春招能够进吗?

先回答第一问题:其实,我找导师的时候有被小小的歧视的,由于来自江西的普通学校,仍是专升本的,我找的导师把我推给了另一个导师,但这是个人幸运之处,我这位导师虽然资历不够深,可是很是尊重学生的我的意愿,虽然导师想让我去华为作C++实习,可是我委婉地拒绝了,最终答辩的时候,导师仍是很负责地给我指导,没有刁难我。

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是专硕,16年3月毕业,因此春招时我在阿里官网填简历,有填“虚假信息”,填15年12月毕业,由于当时春招官网明确说要15年毕业的。因此我顺利地有了笔试、面试机会,固然在面试的时候,要诚恳地和面试官说明为何毕业时间要往前写,由于我确实没课了,能够实习好久,能拿到offer,我就干。

3 阶段小结:如何学习

这个小结存粹是个人我的经验哈。我想了下本身专升本、考研、而后短期内准备前端知识应付春招,仍是有些学习心得能够分享下的。

知识体系

当我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几乎是各个词汇都须要查一查,可是这样太零散了,因此我就系统性地学了一门C语言的课程和数据结构的课程,都是本身在网上找的视频。我基本只看了一遍,因此其实没有很好的地掌握,但这一遍给我带来的最大收益是,让我有了本身的知识体系,知道往那些方向去深刻,那些小的知识点去攻入。两次升学考试和准备面试,我都会有本身的“我的宝典”,不是收集的,必定要是本身积累的。

总结性学习

不少技术文章,直接抛问题,而后开始讲解决方案,同一类型问题,各有各的不一样,因此解决方案是有差别的,没有标准的。就拿幂等问题来讲,其实不少文章面临的问题都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当在这样的文章看多了,就要开始总结了:这些解决方案虽然不同,可是能不能梳理出一个此类问题的思考框架出来,全部的解决方案按照这个思考框架来走,虽然最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不同,可是有一个好的思考框架,可让解决方案更加完备。你们能够参考我本身应对幂等问题时候的思考框架:《分布式幂等问题解决方案三部曲》,这篇文章还有幸被思否官方公众号转载过。

分享式学习

总结性学习,能够说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多提炼和概括,让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能力。分享式学习,则可以提升学习内容的留存率。

clipboard.png

分享式学习须要准备的时间更长,须要阅读的内容更多,须要和别人交流,思惟碰撞,天然在大脑中留存的时间更久,即使忘记了,回顾下以前的分享,也能很快将知识捡起来用。

常见的分享式学习就是写做、小组分享啦,固然还有论坛讲座,那就是大咖的段位了,我表示没经验。

4 当下的困惑

我前端实习了8个月,15年3月辞职回学校和同窗创业了,经济寒冬,千股跌停的年代里,创业不易,最后只是赚了个经验,那个时候也没去参加15年9月的校招,因此我毕业时没有去大厂,而是春招的时候临时找了一家互金公司。

不过我毕业后找工做是作后端了,不作前端了。说句前端不太喜欢听的话,我我的以为后端的厚度更大,在蚂蚁,P8的前端没见几个,P8的后端一大堆,P8以上的几乎都是后端。

16年7月正式开始工做,18年3月来到蚂蚁。面试经历也挺坎坷,这里就不说了,这里有一份个人《面经》,能够做为参考。

聊聊本节正题,我当下的困惑。

大厂是个围城,不少人想进来,也不少人要出去。我目前是在作信贷业务,确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业务相关的内容,因此个人主要矛盾是日益增加的技术增加须要同稀缺的我的时间之间的矛盾。业务部门其实用的是中间件部门的东西,因此不少时候没办法直接参与基础的研发。好就好在大厂的技术氛围能够,学习资料也很好,够你学。

困惑归困惑,仍是要去本身去解的,毕竟中国的程序员确实是有中年危机的,容易秃、容易胖,没了工做还容易穷。

解决这种困惑,我以为无非两种思路:
(1)提供工做效率,有更多的我的学习时间。
(2)直接去基础部门,作基础研发。

其实业务部门和基础研发部门也是相互羡慕的,业务部门技术弱业务强,技术部门技术强业务弱。不过我我的倾向于技术同窗要在业务部门呆上一短期,成为某一个业务领域的小专家,这样你写出来的文章,举的例子才有点实用性。至于技术深度,只要你对技术自己有必定热爱的话,一生的时间够你去追逐。

幸运的是,我如今的leader不错,我不想转部门。我先在是在工做效率上逐渐提升,慢慢提炼出本身的高效工做方式,与此同时,着眼将来的规划,来跨过当下的困惑。

5 将来该怎么走

快30了,这个问题要考虑了,不少同事们同样都在考虑中年危机。中年危机其实很正常,谁叫咱中国的程序员多,又爱拼呢,人口基数多,市场竞争致使嘛,不要抱怨中国这种环境。用赵本山的话说:怎么你到哪儿,哪都大环境很差,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对于将来,我没有特别远大的目标,但仍是要作的list仍是比较清晰的,就是想让本身的技术工做不那么枯燥,也不至于太穷。
(1)但愿能去国外的公司工做一段时间,纯粹是想让职业生涯变得有些意思,有更多的体验。
(2)继续以404的笔名在社区输出本身的思考,不求可以帮助到多少人,只求本身可以经过文章分享的方式,得到技术成长。
(3)可以有一个本身的做品,有必定的人在用就好。

就聊这些啦,其实也是在工做之余回顾下本身的过去,畅想下本身的将来,分享下本身的感想,欢迎你们一块儿来交流。

本文参与了 SegmentFault思否征文「一块儿分享你的故事」,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分享你的故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