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除了小说之外,历来没有什么书能让我一口气看完,更不用说IT界的书了。可是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这本书除外,电子版的洋洋洒洒五百多页,我一下午就将其看完了。全书经过介绍AT&T、IBM、微软、苹果、google等IT公司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一些公司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和缘由,还讲述了风投的相关知识以及几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经济操盘手等等。编程
这是LZ看完以后乱入的诗兴大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服务器
做者文笔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你们有兴趣的也能够看看,那么回归本篇博客的正题,本篇博客不是谈这本书的读后感,而是先重点讲解这本书的第四章节——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也就是IT产业的三大定律,而这三大定律也是指引着公司发展的秘诀。编程语言
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长一倍,性能也将提高一倍。性能
这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来的,总结下来有以下三个版本:google
①、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操作系统
②、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升一倍,而价格降低一倍。设计
③、用一个美圆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视频
LZ找到以下的这张图:blog
横轴为新CPU发明的年份,纵轴为可容纳晶体管的对数。全部的点近似成一条直线,这意味着晶体管数目随年份呈指数变化,大概每两年翻一番。内存
这里咱们须要说明的是,戈登·摩尔发现的摩尔定律不基于任何特定的科学或工程理论,只是真实状况的影射总结。而硅芯片行业注意到了这个定律,也没有简单把它看成一个描述的、预言性质的观察,而是做为一个说明性的,重要的规则,整个行业努力的目标。
要么跟随摩尔定律,要么死!!!
在摩尔定律发现长达40年间,它带领着硅谷以史诗般的速度前进,并成为全世界的先驱。忽视摩尔定律的公司纷纷被淘汰,紧随它的公司则愈来愈强大富有。
摩尔定律也是整个信息时代的驱动力,多亏有了摩尔定律,咱们今天才能把智能手机放在口袋或钱包里,今天智能手机的性能比 1965-1995 年里最大的电脑还要强劲。没有摩尔定律就没有超薄笔记本电脑,也不可能产生足以绘制整个基因组、或是设计复杂药物的高性能计算机。流媒体视频、社交媒体、搜索功能、云——没有摩尔定律,这些都不可能产生(或者说不可能这么快产生可能更加准确)。
可是摩尔定律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咱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问题只是这一极限是多少,以及什么时候达到这一极限。业界已有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加速度将在从此几年趋缓。
而咱们也彻底没必要担忧摩尔定律什么时候会终结,咱们要知道摩尔定律其实是关于人类信念的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必定能作到时,就会努力去实现它。
根据前面讲摩尔定律,咱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消费信念:若是我今天嫌计算机太贵买不起,那么我等十八个月就能够用一半的价钱来买。
你们想一想,若是都是这种想法的话,那么计算机的销售量便上不去了,包括其余IT产品也是。可是实际上,世界上的我的微机销量在持续增加,好比在2004年到2009年,这五年间,世界上 PC(包括我的机和小型服务器)的销量会增加 60%,远远高于经济的增加。而促令人们不断更新本身硬件的缘由即是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比尔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的一个归纳。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升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怎么理解呢?最明显的例子是咱们使用的手机,那时候单核,512兆内存,甚至更小的内存也可以让咱们使用平常的手机软件。可是如今的手机动不动就双核,四核,内存达到了2G,4G,甚至6G,可是能使用的手机软件也并不比之前多不少。这是由于操做系统愈来愈大,应用软件也愈来愈大致使的,虽然新版的软件功能比之前强,可是增长的功能绝对不是和它的大小成正比。
一台十年前的计算机能装多少应用程序,如今的也不过装这么多,虽然硬盘的容量增长了一千倍。更糟糕的是,用户发现,若是不更新计算机,如今不少新的软件就用不了,连上网也是个问题。而十年前买得起的车却照样能够跑。
这种现象咋一看好像是操做系统商,或者应用软件商在故意和你们做对,实际上好比微软或者其余厂商也不想把操做系统或者应用软件作这么大,好比之前的软件用汇编语言编写,只有几K大小。可是汇编语言编写的咱们知道可读性不好,并且工做效率特别低。特别是如今有了足够的硬件资源,软件工程师作事情更讲究本身的工做效率,程序的规范化和可读性等等。便产生了现在的高级编程语言,高级语言工做效率很高,可是运行效率却低的很。好比今天的 Java 就比 C++ 效率低得多,C++ 又比二十年前的 C 效率低。所以,即便是一样功能的软件,今天的比昨天的占用硬件资源可能是一件在所不免的事。
虽然用户非常烦恼新的软件把硬件提高所带来的好处几乎所有用光,可是在 IT 领域,各个硬件厂商偏偏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本身提供的硬件资源得以生存。好比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高带来的所有好处,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和戴尔等公司收益,而这些整机生产厂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厂定货购买新的芯片、同时向 Seagat e等外设厂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前后获得相应的提高,股票也随着增加。各个硬件半导体和外设公司再将利润投入研发,按照摩尔定理制定的速度,提高硬件性能,为微软下一步更新软件、吃掉硬件性能作准备。因此若是微软的开发速度比预期的慢,软件的业绩很差,那么英特尔等公司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安迪-比尔定理把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着整个 IT 领域的发展。
一个IT公司若是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一样多的、一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这即是反摩尔定律,不是反对摩尔定律的见解,而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待摩尔定律。它是由是Google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
反摩尔定律对于全部的IT公司来说,都是很是可怕的,由于一个IT公司花了一样的劳动,却只获得之前一半的收入。反摩尔定律逼着全部的硬件设备公司必须遇上摩尔定律所规定的更新速度,而全部的硬件和设备生产厂活得都是很是辛苦的。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反摩尔定律促成科技领域质的进步,并为新兴公司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和全部事物的发展同样,IT领域的技术进步也有量变和质变两种。为了遇上摩尔定律预测的发展速度,光靠量变是不够的。每一种技术,过不了多少年,量变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光,这时就必需要有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诞生。
IT行业整体来讲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发展,摩尔定律推进着咱们快马加鞭的前进。而因为安迪-比尔定律的存在,在IT工业的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IT服务行业,而下游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和半导体。所以从事IT行业,想要得到高利润,无不是从上游入手。从微软,谷歌,到Facebook,无一不是如此。可是这里有个例外,苹果公司,它是经过硬件实现软件的价值,由于它的产品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