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好大学,而后进入IT行业是穷人孩子晋级中产的惟一出路?

今天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内容以下:网络

这个问题来自于我在知乎上参与的一个热贴讨论,做为一个10年的老码农,创业公司呆过,2、三流的互联网公司混过,BAT也遛了一趟,现在再次回归创业,经历算得上狗血了,看见这个题目就忍不住就想多喷几句。学习

在我看来,这条路确实不错。网站

首先来讲考上好大学这件事,那确定是学校越牛越好。单就互联网圈内来讲,以BAT为表明的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进入拼爹时代。没有名校出身的加持,应届生已经很难进入BAT这类公司了,没有过人的经历,社招也照样很难。至少从目前市场上的状况来看,那出来的人仍是很受欢迎的,而对菜鸟来讲,在刚毕业时拿着过人的薪水进去历练一圈仍是很超值的,并且基本上进去后混几年,连薪水带期权就算个小中产了。设计

尽管如此,即便不进入这类顶级公司,机会仍是大把大把的。代理

2000年的网站开发、05年左右开始系统开发、10年开始变热移动互联网开发、14年开始的这波创业潮,这几个5年一次的新市场和新技术波动都带来了大片的产品、设计、运营、技术等岗位。而互联网自从进入中国就始终处在人才短缺的状态,这也致使出现了相对社会平均水平较高的应届生薪水。而工做几年,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员,年薪几十万是很常见的。资源

至于那些可以在每一波高潮未起时加入创业公司,跟公司一块儿成长,最后实现财富自由的也不在少数,至少相比其它行业,这个比例要大太多了。基本上每个创业公司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都能把一批天天背着双肩包挤地铁的码农带向财富自由。视公司大小不一样,可能会有几10、几百、几千。而像阿里这种,靠一个公司的成功,前后催生几万名百万富翁的,更是让人看了以后满眼鸡血。开发

工做这些年见过太多的学历入流或不入流,农村出身的屌丝码农,通过几年艰苦工做,不断学习提高本身,最后以一己之力成家立业,买房、买车,过上稳定生活的。尽管工做是忙碌的,但生活是充实的,家是舒适的。产品

最近有VC统计,2014年互联网创业的退出渠道中,被并购已经占比达65%。如今BAT这类公司的盘子太大了,忙不过来,以资本入股、收购的方式来拓展地盘的方式更广泛。这种现象反过来会推高创业的积极性,毕竟公司上市要走的路太长,而作上几年,估值变高以后卖掉一部分股票提升生活更现实稳妥一些。按吴晓波的说法,之后是印股票的时代。工做几年积累经验,而后找到有机会的细分领域,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产业链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带来自身价值的提高,这就是最近几年的互联网创业的路子。而相比前几波,这一波变更带来的影响范围更大,也更深远。网站开发

从以上说的这些来看,互联网行业基本上具有了在这个年代让穷人家孩子晋升中产的特征。电商

那么为是什么互联网呢?别的行业为何没有这些现象?我认为缘由有这么几点:

一、你们常说一句话,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英雄都是乱世而起的,这与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状态很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市场层出不穷,致使新公司层出不穷,上一波的巨头在新一波很难遇上形势,最后选择经过资本方式参与创新,最后催生大量的新贵。

即便阿里如此体量与规模,也难挡惟品会、蜜芽、小红书等垂直电商的崛起,而这些网络新贵的成长,其动辄10亿美金级的估值又催生了新一批富翁。

二、技术革命与创新。从当年流行的ASP到后来的Java,再到现在的Android、iOS,能够说是风云变幻。但有一点,互联网行业中,技术力量参与分肉吃的规则从未改变,只是码农换了一批又一批。咱们看到的是,每个新贵公司后面都站着大量持有公司股票的码农。

互联网公司视用户服务为生命线,投入巨大研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使用,所以极度重视创新和发展。而因为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是人,创新和发展最终仍是要着落在人才,所以,巨额投入的大部分都花在了人员福利和薪水上了。

另外,对技术与创新重视的反面,就是对政府、权力、关系等因素的依赖不多。所以,互联网行业重视的是我的能力、团队合做等素质,对人脉关系、家庭背景等素质的依赖降到了最低点。这也是为何说互联网是个适合穷人家孩子进入的行业。工做这些年,同事间确实不多关心或在乎彼此间的家庭背景、人脉等。

三、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资本力量参与更深刻,发展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排除国有资本介入的领域不说,传统行业每个规模化的公司都经历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每一步成长基本都是以自身造血能力为主,资本为辅的方式在扩张。

而互联网行业借鉴美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造成了成熟高效的的融资机制与股票、期权等利益的分配机制,且经过规范管理很好的解决了代理人问题。天使、ABCD轮融资、上市、并购退出等资本动做伴随公司的成败生死,基本造成了资本与人力并重的发展方式。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大提升了发展速度和资源使用效率,也让收入分配与知识贡献率更加的正相关。

四、收入分配机制的根本变化。这个话题太大了,这里简单提下。

咱们把全球500强中的中国大陆企业拉个单子,会发现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IT科技、金融保险、石油煤炭金属化工、公路铁路海运、电信运营商、生物医药、电力。

咱们很容易发现,这些赚钱的行业中,只有IT科技这个行业不是被国家垄断的,所以,只有在这个行业中,财富增值才会经过公司,流入私企老板、员工,以及合做伙伴的口袋中。而其它行业都是直接流入国家和政府手中,最后转化成基建,大楼。屌丝没有直接参与收入分配,对屌丝的购买力没有直接影响。

因此说,咱们传统行业的私企,大部分营收都花在了购买厂房、门面、电煤油、运输费这些国家垄断领域的产品上,利润率低下是必然的。

但IT科技在国家垄断领域的购买除了愈来愈便宜的带宽以外,几乎为零。刨去了税和廉价电脑,利润率很高,固然能够更多的用来改善员工福利、提升员工生活水平了。

也许,这才是IT行业薪水高于其它行业,且适合穷人家孩子晋级中产的真相。

最后说说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这一波创新。

从范围来看,基本出如今垂直领域,互金、垂直电商、教育、O2O、运动、健康等领域都是热门候选。

从人员来看,大到BAT这类公司的高管出走,小到90后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从资金来看,国内VC机构的成熟,传统行业资金量转移,近两年,从红彬、IDG等大资本机构出走,靠自身行业积累吸附大量资金单干的新VC层出不穷。

从趋势来看,随着产能淘汰、环境问题的突出,中国进入服务与消费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