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做者是scotthyoung,最知名是的1年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同时也写了一个学习方法的Blog,他使用费曼技巧来增强理解和学习。
费曼技巧有不少种理解,最简单的是:html
最要紧的是,对一个想法分而化之,虽然可能重复解释某些已经弄懂的知识点。但你最终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没法再解释清楚。那里正是你须要填补的知识缺口。为了填补这个缺口,你能够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一般来讲,一旦你精准地定义了你的不解或误解,找到确切的答案则相对而言更轻松。nginx
另外一种稍微复杂一点的说法:web
第一步 -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而后拿出一张白纸, 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浏览器
第二步 - 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同样. 当你这样作的时候,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缓存
第三步 - 若是你感受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不管什么时候你感受卡壳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从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 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 顺畅到能够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架构
第四步 -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最终的目的, 是用你本身的语言, 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来解释概念. 若是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使人迷惑, 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无你本身想象得那么顺畅 -- 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创建一种类比关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分布式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dca1fa6f59896bf1a440528d.html 费曼学习法的详细讲解学习
我看了这本书的中文版,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经过联想不断的创建你掌握知识的关联,这个跟思惟导图的逻辑有些想通。举个完整的例子,程序相关的吧:spa
缓存 实际上是一个攻防战,用户是进攻方,架构师防守方,第1层阵地就是用户的浏览器端,第2层是cdn,第3层是nginx等web容器静态缓存,等等 这是讲解。cdn
固然缓存还会跟其余的知识进行关联 http协议、db除了缓存还能够进行分布式等等。你发现整个大领域的知识都是相关的,你不停的关联,你的知识体系就会越牢固。
若是这个学习法,我早些学到,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