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已经有3套项目实施了,固然这并非全部项目的总数。预计到年末会有更多套的相似方案由Partner进行部署,而且这个热度至少会持续3年(我认为)。借此,从技术角度分享下彻底虚拟化解决方案,和个人一些卑微观点。固然在内容中,仅仅从技术和利益方面作为议题,由于我不想把它变为一篇软文。
我一直都秉承一个观点,若是某个企业迫切的需求一套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我和Partner并无真正获得企业的需求,由于”虚拟化”仅仅是一门技术,而经过这门技术实现的结果才是咱们的需求,好比能够改变设备的物理特征,使其为我所用,支持更弹性的扩展等等,假如明天有了一门更好的技术,而”虚拟化”会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可是就今天而言,无可厚非,这门技术是最棒的。
完整虚拟化解决方案总共包含3个元素: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3个要素并不是缺一不可,可是若是作到3个,我认为会很是完美,尤为对于集成商而言,整个方案便会无懈可击,即便咱们的竞争对手在公关方面已经到位,若是没有稳健的实施经验和技术背景,很难在同等预算中达到客户需求。
----
就方案和构架而言,咱们先看下拓扑图(话说作张图可真花时间哦^_^ !)
1) 桌面虚拟化,每每表明最终用户的体验,集中的管理资源,获得低成本的构建,咱们能够把office搬到任何一个有internet区域。
2) 服务器虚拟化,给我带来的便利是无可厚非的,除了关键或特殊的业务,依然依靠小型机,其他很大部分系统均可以部署在VM。目前厂商的方案可以保障业务的持续访问,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资源的动态迁移。
坦白的说,我不想卖弄这部分知识,尤为是面对许多比我更有经验的工程师。
缓存
而最关键,也是我目前涉及的 — 存储虚拟化,这里有不少值得聊的内容………安全
3) 存储虚拟化并不是陌生,即便不少一线厂商赶不及投入精力研发这部分技术,也早早的收购了这部分技术,我潜意识的一线厂商,彷佛都有这样成型的方案,而且稳健的运用在客户需求中。更多的针对中,小型数据中心。
服务器
在咖啡时间,我常常会关注下远在硅谷的IT公司,很大一部分风险投资公司乐此不疲的加入高端存储的研发行列。这些产品在投入市场后,可以很好的迎合客户的需求,而对于这部分需求,很大一部分则是因为虚拟化的引入带来的(我认为)。以VDI举例:从此公司office办公环境中,只须要在每一个员工的桌面上放一个小盒子(有点像Mac Mini),配置少许缓存空间,键盘,鼠标固然还有显示器,这样就能够办公了,而咱们无需担忧PC和磁盘的稳定性,最关键在于员工能够根据须要,随时把office搬到酒店,家里,甚至车子里,只要可以访问互联网。
我要讲的是:员工在使用这种办公环境时,得到体验的良好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存储性能,这是咱们早已安置在数据中心的存储。SSD-NAND的磁盘引入,能够很好的解决IOPS问题,只不过容量小一些,在VDI像虚拟服务器那样获得更普遍的应用时,期待着容量会更大一些。Ok,那成本呢?客户现有的存储设备呢?当客户的需求与最大付出没法获得平衡时,咱们能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有可能会比预期的还要乐观。并发
接下来分享的内容我想足够可以阐明,为何我想要证实存储虚拟化才能——真正的软件定义存储。负载均衡
存储虚拟化的核心,在于首先整合异构的资源,使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让用户可以摆脱传统的硬件绑定,可以根据需求,预算自主的选购产品。IT基础设施,由硬件转换为软件(这彷佛是2013年的口号,可是多少集成商可以恰到好处的作到?)
在安全上:
目前最佳的技术莫过于高可用(保障业务连续性),经过实时的镜像节点确保主数据与副本数据一致性,在单节点故障后,被动节点则马上接管,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高可用的节点之间能够部署在同一个机房,两个楼层之间,或者同城之间,分离的镜像站点能够规避灾难带来的区域影响。若是有需求,甚至能够平滑扩展到远程灾备站点<经过IP NetWork>。
资源利用与弹性扩展:
强大的扩展性有多重要?当初规划一套系统时候,最棘手莫过于收集用户业务量,恰到好处的让业务系统在性能,在容量需求获得最佳的匹配,若是过剩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成本,而低于需求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业务需求将到达瓶颈。所以前期调研与设计成为了最高的挑战,尤为是当你没法深刻了解用户业务模型。但凡存储基础设施具有了强大的扩展性,上述那些须要挑战的各类难度将会大大下降,由于咱们能够随时随地,在任何瓶颈到来以前进行在线扩展。在存储虚拟化的帮助下,现现在的存储IT基础设施不在是被固化的形状。而是犹如“水”,一种可流动的液态,可根据须要可随时随地改变其形态,咱们随时能够添加或减小。直接的好处是,用户不用在初期为过剩的存储设施买单,供应商无需为匹配用户的业务需求而在设计上绞尽脑汁。ide
从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自主采购产品,选择不一样厂商或不一样特征的磁盘,在线扩充,在线更换,在线移除存储设备/磁盘。若干套设备将被整合成一个磁盘池,就像图中的那样。经过虚拟化的技术咱们还能够预支磁盘容量,以及全部的占用容量以实际数据量为准。高并发
最少的投入得到最高的性能:
借助存储虚拟化技术,咱们能够投入很小一部分SSD磁盘,解决VM启动或登陆风暴,在每一个VM须要高并发IOPS需求时,都能获得SSD的性能,而余下,咱们能够购买更多大容量SATA磁盘:咱们维持高性能存储访问同时,下降预算至60%(这并不夸张)。
受益于虚拟化技术,咱们获得了更多的辅助特征,好比以前聊的存储式分层(自动),或者是CDP,存储设备之间的负载均衡,QoS策略,动态扩容,Cache 加速,Data Migration,精简配置技术或者是扩展远程灾备站点,总之灵活性让人叹为观止!
另外:
不排除一些厂商,把存储虚拟化部分,嵌入到生产系统的层面,我本身不太看好,我微不足道的经验告诉我,即便在更小型的方案中,都须要层次清晰,若是存储虚拟化层可以独立的支持性能,我认为在从此能够更灵活的扩充:
这让我想起,最近几回和最终客户的沟通,客户老是意味深长诉苦,一套方案在最初几乎是完美的,可是从此的每次扩展都会大动干戈,好比数据量增加,带来的磁盘扩充,业务量过大带来的生产系统扩充,每次都不能顺利的加入目前的环境,每次改变须要提交停机申请,客户已经厌烦了在晚上陪着集成商实施。即便客户没有一个良好的术语表达他们的需求,可是做为集成商应该知道,客户须要他们的IT环境,在成长周期可以支持弹性的,平滑的扩展,创建在最小化的停机时间内。
其实我要表达的是,若是构建的存储虚拟层,是一套独立的层,独立的性能和独立的工做流,那么客户担忧的这些,在此时此刻彻底能够规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