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eatMasker使用

RM是library-based,经过类似性比对来识别重复序列,能够屏蔽序列中转座子重复序列和低复杂度序列(默认将其替换成N)。使用数据库Dfam和Repbase。html

The Dfam database is a collection of Repetitive DNA element sequence alignments, hidden Markov models (HMMs) and matches lists for complete Eukaryote genomes.数据库

Repbase是由美国遗传信息研究所(GIRI)建立并维护,收录了转座子和其余重复序列及其注释信息。less

本地安装RepeatMasker,除了须要RepeatMasker主程序外,还须要TRF(Tandem Repeats Finder)、序列搜索引擎(以RMBlast为例)以及Repbase数据库。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能够安装多个,可是每次只能用一个。编码

 

Using RepeatMasker to Identify Repetitive Elements in Genomic Sequencesspa

要屏蔽的区域:low-complexity DNA sequences and  interspersed repeats.net

比对引擎:cross_match WU-BLAST(更快)htm

若是DNA source没有参考基因组,那么须要用RECON或者RepeatScout创建一个Repbase类型的文件blog

 

安装:索引

http://www.repeatmasker.org/RMDownload.html

sequence search engine

cross_match 要注册啥的,没搞

RMBlast blast的修改版本,此处用了2.2.28版本,须要下载http://www.repeatmasker.org/RMBlast.html

这里的两个binary,而后解压就能够了

HMMER 下载v3.1b2版本

ABBlast/WUBlast 也要注册啥的,没弄

TRF

下载TRF v4.0.4

Repeat database

下载Dfam和RepBase(要注册下载)

装完以后用./configure配置,修改好path就能够了。

暂时设置RMBlast为default。

 

 

最简单的命令

RepeatMasker/RepeatMasker -species human sequence.fasta

最经常使用:

./RepeatMasker -species human -engine hmmer

除了控制台输出外,还会在同目录下产生几个文件:

输入文件名.cat    //不懂

输入文件名.masked  // 已屏蔽完的fasta序列

输入文件名.out // 重复区域的统计信息,如类型,位置等

 

输入文件名.tbl

各类统计信息

 

阈值设定:

-lib 指定数据库,default是灵长类的

-cutoff 使用-lib时设置阈值,默认225。cutoff 值低的会有错配。

-nolow 不去mask low-complexity DNA or simple repeats

-div sets the divergence level to limit the masking and annotation to a subset

of less diverged (younger) repeats.

速度设定:

-q 快

-qq  更快

-s 慢就更灵敏

-pa 若是有多个输入或者输入很大,能够考虑多处理器加速

-w WU-BLAST比cross_match快,可是后者更准确

 

若是长序列效果很差,能够修改RepeatMasker中的$maxsize,改大,可是内存需求也会变大

或者切断

若是空间不足,RM不会报错,可能会有貌似正确的结果

若是用了WU-BLAST,最好用-s

短序列(<2kb)的可能精确度差一点

 

转座子transposon

一类DNA序列,它们可以在基因组中转录或逆转录,在内切酶的做用下,在其余基因座上出现。I型转座子即反转录转座子,该型转座子会先被转录为RNA,而后利用逆转录酶将该RNA逆转录为cDNA,而后才被插入到目标位点中。“复制-粘贴”。II型转座子也称不复制转座子,其序列两端是两段直接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 dR),与它们接壤的是反向重复序列(invert repeat, iR),中间是插入序列(insert sequence, IS)。因此II型的中间体就是其自己,“剪切-粘贴”。

假基因是一类原本正常,而后由于突变或转座而可能失去原来功能的基因。在环境压力下,某些假基因能够从新被激活,而某些假基因则有着调控基因表达的做用。可总结为“假做真时真亦假”。它们与原来的基因可能很类似,但又能够有很大差别。

人体约有40%的DNA与逆转录病毒有关,其中7.7%的DNA与逆转录病毒很是类似,称之为内源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 ERV)。

 

病毒两端有两条相同的序列,LTR(long terminal repear),LTR不编码蛋白,主要起调控做用。中间三段基因,gag编码了衣壳蛋白等结构蛋白,pol编码了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这些病毒复制须要的酶,env编码了病毒包膜的糖蛋白。全部的逆转录病毒都有这三个基因。人类的内源逆转录病毒HERV也有这三段基因和两个LTR,也能够像逆转录病毒同样,逆转录到别处。HERV多是好久以前感染过人体胚胎,而后逐渐扩增到7.7%的规模,可是已经变异失去了制造病毒颗粒的能力。

 

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不包含env,多是逆转录病毒的来源。全部反转录转座子都有一个共同特色,就是在其插入位点上产生短的正向重复序列。它是许多真核生物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可活动遗传成分。在植物中特别丰富,它们是核DNA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中,几乎有一半的基因组包含转座子或残余转座子。

LINE中有编码与逆转录酶/整合酶类似活性的酶,因此可能也能逆转录;长度6K

 

SINE中则没有编码逆转录酶,(须要在细胞内已有的酶系统的做用下进行转座)多是在LINE辅助下进行逆转录和整合的。Alu是属于SINE的。长度约300bp

 

近年的研究显示,灵长目LTR逆转座子已固定在基因组中,已无转座活性(Lander et al.,2001);灵长目动物基因组中仍有转座活性的元件是non-LTR逆转座子,主要包括长散在重复元件LINE1(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 1,L1)、Alu元件、SVA元件等

L1是人类基因组中惟一的自主性逆转座子,其拷贝占17%,但只有极少数有转座活性,其中6个活性最高的L1拷贝介导了大部分L1转座活动。

Alu元件不能编码逆转录酶,属于非自主转座子,它们利用L1编码ORF2的逆转录酶进行逆转座活动。属于SINE。是灵长类动物基因组中数量最丰富的逆转座子。

典型的SVA元件长约2 kb。SVA逆转座子起源最晚,是人科动物中特有的逆转座子,属于SINE家族中的一员。

 

逆转座子对基因组结构的影响来源有两种,一是逆转座过程自己,一是其产生的同源序列:

逆转座过程对基因组结构的影响:

1.插入突变

逆转座子对插入位点有选择性

2.侧翼序列转导

转座时,除了对自身进行转录,有时也会将上下游的侧翼序列进行转录。侧翼序列转导可将原本不连锁的基因链接起来,对新基因的造成和基因组的进化都有着重要做用。

3.基因逆转座

基因逆转座(gene retrotranspositon)是指只有基因序列发生逆转座,而不伴随逆转座子的转座过程。有时候,一些mRNA能够采起和Alu、SVA相同的策略,捕获L1的逆转录元件从而逆转录插入到基因组中。复制到新位点的基因来源于mRNA的逆转录,所以并不含有上游调控区域,除非得到新的调控区域,这些基因即成为逆转座的假基因(retropseudogene)

4.DNA双链断裂

5.侧翼序列切除

当L1和Alu插入基因组新位点时,可能会引发邻近基因组序列的缺失。

逆转座子同源序列对基因组结构的影响:

1.DNA双链断裂的修复

2.异常重组

3.微卫星的造成

微卫星(microsatellite)也叫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 and em repeat,STR)或简单重复序列,是由几个(多为2~4个)碱基对做为核心单位,串联重复造成的一类DNA序列。

 

ucsc的repeat数据,其分类以下面连接所示

https://blog.csdn.net/tanzuozhev/article/details/80958785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