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理解前端缓存

提及前端缓存,这真是一个百看百懂,百懂百忘的重灾区。每次看的时候都以为本身懂了,可是过两天又忘了。究其缘由,缓存对前端来讲很重要,可是控制权倒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手上。做为一个前端开发,咱们通常不控制缓存,它对咱们来讲是透明的。可是这不是咱们忘记的理由。为了拯救我本身于水火之中,因此写了这篇文章,指望于达到“一看就懂,至死不忘”的地步。

1. 名字解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分析整个缓存流程以前,先明确常见的缓存名词。html

1.1 Expires

Expires: HTTP 1.0的规范。用来告诉浏览器这个资源的过时时间。

例如: Expires:Sun, 29 Apr 2018 14:21:43 GMT前端

每次请求这个资源时,浏览器自动判断是否超出了这个时间,若是没有超出,就直接使用缓存(http status:200 from cache),不发送请求。若是超出,看其余参数的状况。算法

缺点:因为Expires这个时间是服务器端的时间,若是客户端的时间和服务器端的时间有偏差,那么Expires就没什么用了。浏览器

1.2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HTTP 1.1规范。用来定义缓存的过时时间。

Expires有服务器时间和浏览器时间不统一的问题,因此HTTP 1.1新定义了Cache-Control。它是一个通用HTTP头,能分别在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中使用。例如:缓存

图片描述

Cache-Control有不少值能够设置,在这里只介绍两个最经常使用的。服务器

Cache-Control: no-cache // 浏览器不缓存, 返回的结果要看其余参数的状况

Cache-Control: max-age=600 // 数字,秒,表示浏览器缓存10分钟,这段时间内即便服务器资源有修改,浏览器也不会改变,这段时间内请求,http status是200 from cache

当Cache-Control和Expires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会覆盖Expires。能够这么记忆,HTTP 1.1的新生代比老的HTTP 1.0总要有更多的优点。spa

缺点:没有缺点。code

1.3 ETag

ETag: HTTP 1.1规范。服务器经过算法计算出的资源惟一标志符(类同Md5码)。

例如:ETag:"d9f096d1f708c35fdd9c78bd422883cc"htm

Expires和Cache-Control只决定了浏览器是否要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无决定服务器是否要返回资源。决定服务器操做的是另外两个HTTP头,ETag和Last-Modified。blog

浏览器在第一次请求时会保留ETag的值,并在下一次请求时经过If-None-MatchIf-Match两个请求头将ETag传给服务器。服务器传来的ETag跟本身的ETag是否一致,就能清楚的知道是否要给浏览器新的资源文件。若是二者一致,则http response返回空响应(http status:304),不然,返回新的资源(http status:200)

缺点:没有缺点。

1.4 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 HTTP 1.1规范。表示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

例如:Last-Modified:Sat, 28 Apr 2018 03:08:34 GMT

浏览器在第一次请求时会保留Last-Modified的值,并在下一次请求时经过If-Modified-SinceIf-Unmodified-Since两个请求头将Last-Modified传给服务器。服务器比对两个Last-Modified是否一致。若是二者一致,则http response返回空响应(http status:304),不然,返回新的资源(http status:200)

唔,这货与ETag简直如出一辙有没有。真的是简单的一塌糊涂呢,可恶……=_="Last-Modified和Etag都存在的状况,它们要都符合才能返回304。这也很好理解,都是HTTP1.1的小兄弟,你们权利要统一。

缺点:若是这个资源在服务器上被修改了,可是最后的内容却没有变。这时候Last-Modified就匹配不上了,至关于多返回了一个相同的资源文件,浪费了流量。

2. 缓存判断顺序

上面已经说过如下三条规则:

  • Expires和Cache-Control决定了浏览器是否要发送请求到服务器,ETag和Last-Modified决定了服务器是要返回304+空内容仍是新的资源文件
  • 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会覆盖Expires
  • ETag和Last-Modified同时存在时,二者都要知足才会返回304

因此,缓存判断顺序能够简单的理解为:

1. 先判断Cache-Control,在Cache-Control的max-age以内,直接返回200 from cache
 2. 没有Cache-Control再判断Expires,再Expires以内,直接返回200 from cache
 3. Cache-Control=no-cache或者不符合Expires,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4. 服务器同时判断ETag和Last-Modified,都一致,返回304,有任何一个不一致,返回200

3. 总结

弄清楚它们的关系以后,是否是贼简单,妈妈不再用担忧个人缓存啦!好冷的笑话(手动滑稽脸)

参考文档

  1. 浅谈浏览器http的缓存机制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