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ON是由10gen开发的一个数据格式,目前主要用于MongoDB中,是MongoDB的数据存储格式。BSON基于JSON格式,选择JSON进行改造的缘由主要是JSON的通用性及JSON的schemaless的特性。数据结构
BSON主要会实现如下三点目标:less
对JSON格式来讲,太大的JSON结构会致使数据遍历很是慢。在JSON中,要跳过一个文档进行数据读取,须要对此文档进行扫描才行,须要进行麻烦的数据结构匹配,好比括号的匹配,而BSON对JSON的一大改进就是,它会将JSON的每个元素的长度存在元素的头部,这样你只须要读取到元素长度就能直接seek到指定的点上进行读取了。编码
对JSON来讲,数据存储是无类型的,好比你要修改基本一个值,从9到10,因为从一个字符变成了两个,因此可能其后面的全部内容都须要日后移一位才能够。而使用BSON,你能够指定这个列为数字列,那么不管数字从9长到10仍是100,咱们都只是在存储数字的那一位上进行修改,不会致使数据总长变大。固然,在MongoDB中,若是数字从整形增大到长整型,仍是会致使数据总长变大的。开发
JSON是一个很方便的数据交换格式,可是其类型比较有限。BSON在其基础上增长了“byte array”数据类型。这使得二进制的存储再也不须要先base64转换后再存成JSON。大大减小了计算开销和数据大小。文档
固然,在有的时候,BSON相对JSON来讲也并无空间上的优点,好比对{“field”:7},在JSON的存储上7只使用了一个字节,而若是用BSON,那就是至少4个字节(32位)get
目前在10gen的努力下,BSON已经有了针对多种语言的编码解码包。而且都是Apache 2 license下开源的。而且还在随着MongoDB进一步地发展。base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