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和大多NoSQL数据库同样,Redis一样遵循了Key/Value数据存储模型。在有些状况下,Redis会将Keys/Values保存在内存中以提升数据查询和数据修改的效率,然而这样的作法并不是老是很好的选择。鉴于此,咱们能够将之进一步优化,即尽可能在内存中只保留Keys的数据,这样能够保证数据检索的效率,而Values数据在不多使用的时候则能够被换出到磁盘。
在实际的应用中,大约只有10%的Keys属于相对比较经常使用的键,这样Redis就能够经过虚存将其他不经常使用的Keys和Values换出到磁盘上,而一旦这些被换出的Keys或Values须要被读取时,Redis则将其再次读回到主内存中。
2、应用场景:
对于大多数数据库而言,最为理想的运行方式就是将全部的数据都加载到内存中,而以后的查询操做则能够彻底基于内存数据完成。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场景却并不广泛,更多的状况则是只有部分数据能够被加载到内存中。
在Redis中,有一个很是重要的概念,即keys通常不会被交换,因此若是你的数据库中有大量的keys,其中每一个key仅仅关联很小的value,那么这种场景就不是很是适合使用虚拟内存。若是偏偏相反,数据库中只是包含少许的keys,而每个key所关联的value却很是大,那么这种场景对于使用虚存就再合适不过了。
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能让虚存更为充分的发挥做用以帮助咱们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咱们能够将带有不少较小值的Keys合并为带有少许较大值的Keys。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将原有的Key/Value模式改成基于Hash的模式,这样可让不少原来的Keys成为Hash中的属性。
3、配置:
1). 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项,以使当前Redis服务器在启动时打开虚存功能。
vm-enabled yes
2). 在配置文件中设定Redis最大可用的虚存字节数。若是内存中的数据大于该值,则有部分对象被换出到磁盘中,其中被换出对象所占用内存将被释放,直到已用内存小于该值时才中止换出。
vm-max-memory (bytes)
Redis的交换规则是尽可能考虑"最老"的数据,即最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数据将被换出。若是两个对象的age相同,那么Value较大的数据将先被换出。须要注意的是,Redis不会将Keys交换到磁盘,所以若是仅仅keys的数据就已经填满了整个虚存,那么这种数据模型将不适合使用虚存机制,或者是将该值设置的更大,以容纳整个Keys的数据。在实际的应用,若是考虑使用Redis虚拟内存,咱们应尽量的分配更多的内存交给Redis使用,以免频繁的换入换出。
3). 在配置文件中设定页的数量及每一页所占用的字节数。为了将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磁盘上,咱们须要使用交换文件。这些文件与数据持久性无关,Redis会在退出前会将它们所有删除。因为对交换文件的访问方式大多为随机访问,所以建议将交换文件存储在固态磁盘上,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vm-pages 134217728
vm-page-size 32
在上面的配置中,Redis将交换文件划分为vm-pages个页,其中每一个页所占用的字节为vm-page-size,那么Redis最终可用的交换文件大小为:vm-pages * vm-page-size。因为一个value能够存放在一个或多个页上,可是一个页不能持有多个value,鉴于此,咱们在设置vm-page-size时须要充分考虑Redis的该特征。
4). 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有一个很是重要的配置参数,即:
vm-max-threads 4
该参数表示Redis在对交换文件执行IO操做时所应用的最大线程数量。一般而言,咱们推荐该值等于主机的CPU cores。若是将该值设置为0,那么Redis在与交换文件进行IO交互时,将以同步的方式执行此操做。
对于Redis而言,若是操做交换文件是以同步的方式进行,那么当某一客户端正在访问交换文件中的数据时,其它客户端若是再试图访问交换文件中的数据,该客户端的请求就将被挂起,直到以前的操做结束为止。特别是在相对较慢或较忙的磁盘上读取较大的数据值时,这种阻塞所带来的影响就更为突兀了。然而同步操做也并不是一无可取,事实上,从全局执行效率视角来看,同步方式要好于异步方式,毕竟同步方式节省了线程切换、线程间同步,以及线程拉起等操做产生的额外开销。特别是当大部分频繁使用的数据均可以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时,同步方式的表现将更为优异。
若是你的现实应用偏偏相反,即有大量的换入换出操做,同时你的系统又有不少的cores,有鉴于此,你又不但愿客户端在访问交换文件以前不得不阻塞一小段时间,若是确实是这样,我想异步方式可能更适合于你的系统。
至于最终选用哪一种配置方式,最好的答案未来自于不断的实验和调优。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