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工龄的资深技术专家职场历程自述

春节前的空档,正是静下来,回顾过往、畅想将来的最佳时期。程序员

去年的这个时候,咱们分享过一篇《一位 70 后程序员的 26 个职场感悟》。今年,咱们一样分享一篇关于职场感悟的长文。本文是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崮德在内网的一篇分享,回顾了本身在大学时代、创业时期、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思考。面试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聊聊本身或身边人的职场经历,咱们将随机挑选 2 位寄出“阿里云定制台历”各一本。编程

我认为,热爱是一直努力的理由。架构

四个体感

体感一 :学生时代正确的定位,会让进入职场的本身事半功倍

1998 - 2005 年,我在浙江大学就读电子工程,由于本身对电子工程的热爱和成绩优异,我本科保送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电路与系统,简单点就是硬件+嵌入式软件开发,所以本身天生就跨了学科,既有硬件电路设计,又有嵌入式软件开发。2005 年硕士毕业后,来到上海,加入了华为公司,从事基站硬件开发,也就是电子工程师一枚,负责单板设计,以及基站平常 bug 维护。从本身的经历发现,一个工科生掌握一两门不一样学科的技能是可让本身胜任更多有挑战的工做,也能够更容易脱颖而出。在华为,我就一边负责硬件单板设计,一边还参与其余部门的微码(相似汇编级别编程语言)开发,既作了硬件,也懂软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给本身定位为综合性人才,为后续本身的技术发展奠基了很好的基础。并发

体感二:清楚了解本身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2006 年 9 月份,我很天然的提出了离职,由于我一直都以为本身不喜欢作一颗螺丝钉,华为的通讯系统项目少则 100 人,多则 1000 人联合开发,每一个人在其中都是一颗螺丝钉,我以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其实如今看来,这样的想法很幼稚,且不说大系统中作好一颗螺丝钉是对本身的历练,就说任何小公司的小项目也都是须要团队合做,都是须要先作好螺丝钉,才有机会成长为整个项目的 Leader 。所以项目不论大小,关键是本身在其中是否有成长,是否能够学习到新知识?在我离职后,华为给在职员工派发了股份,若是一直待到如今,年收入也是让人羡慕的,此次和华为的擦肩而过,估计此生也不会再有机会和它有缘了,只能祝福还在华为的同事们。编程语言

体感三:创业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克服了多少困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

从华为离职后,我加盟了一家手机设计公司--希姆通,它和龙旗并称为当时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的黄埔军校,其中有大量的人离职后都开了本身的公司,作起了 boss ,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和巨大的成功。我当时加入希姆通的部门是模块事业部,作的是 IoT(物联网)通信模组,主要聚焦远距离通讯技术,好比 2G,3G 等等。因此其实我和功能手机的风口很近,可是不在风口中,咱们部门不温不火的发展着,我也不温不火的一直待着,从工程师一路作到了硬件总监, 6 年时光也就匆匆过去了,回头看,本身的成长并很少,本身的技术视野,特别是商业感受都没有特别进步,所以我有点蠢蠢欲动,在 2012 年 9 月份,我终于下定决心离职创业,并拿着公司给的 N+1 ,忐忑的下海创业,其实这个时候,我手头只有一个蓝牙防丢器的 demo ,对如何商业化运做,没有任何经验。我只好拿着本身精心制做的 PPT 寻找 VC (风险投资),参加了不少路演,一直没有拿到投资,而这个时候,我已经待业 1 个月,我忽然有点对本身前途不知何去何从的感受。很幸运的是,一直和本身联络了 3 个月的一家风投公司最终投资了我,我也就开始了注册公司,招聘合伙人的工做,其实合伙人也就是项目早期的合做伙伴和同窗这些人,当时没有考虑商业化,也没有经验,做为老板,“找人,找钱,找方向”,犯了两个错误,找人的时候没有找营销市场合伙人,这个为后来的生意拓展留下了祸根,毕竟一个公司是要靠销售获取利润的,后来本身勉为其难作了销售,虽然也作到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可是和科班专业的销售合伙人相比,仍是欠点火候。还有一个错误是找方向,离职希姆通时候本身捣鼓的蓝牙防丢器,其实属于智能硬件,可是这个产品比较鸡肋,不是一个刚需产品,所以这个方向并不能成就大的事业,因此方向选择格局不够,很容易碰到事业的天花板,虽然咱们在国内是作的最好的,可是也不能改变鸡肋产品的结局,始终没法使公司步入正轨。若是当时选择和蓝牙类似的 WiFi (都是 2.4G 频段的无线通讯技术)创业,如今也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博联(比咱们晚半年时间的另外一家 WiFi 智能插座创业公司,我和他们 boss 也是朋友,还曾经一块儿路演过,后来他们屡次融资,日子过得挺红火的)。工具

通过 5 年多的折腾,中间也转换方向,作过技术外包, IoT 教育,可是折腾来折腾去老是没有找到一个有“比较优点”的方向,我也只能在不断关公司,开公司中度过了失败的5年多的时间,最终在 2017 年末,我打算结束创业,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学习

体感四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停的进步。

2017 年圣诞节,是一个周一,我满怀创业失败后的惆怅和对互联网公司的好奇进入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报道,职业生涯历来没有想象过会有互联网公司这一站,记得一个多月前,面试官问我,“你以前的职业生涯为何历来没有考虑过互联网公司”,当时的我深思了 30 秒,对啊,我为何历来没有考虑过加入互联网公司呢?大学毕业, 2005 年- 2006 年,我在华为工做了一年半,作基站硬件+嵌入式开发。2006 年- 2012 年,我安安静静的在手机 IDH (方案设计公司)居然呆了 6 年,我本身都好奇,我这么不安分的人怎么会在一家公司待了 6 年。2012 年,我下海创业,当时是蓝牙 BLE 和智能硬件兴起的时间节点,我遇上了这波风口,惋惜没有把握住,2017年末,我灰心地结束了创业公司的全部业务。在 2016 到 2017 的一年时间里,我看了一年的书,对,是一年的书,至少 100 多本,涵盖了历史,地理,数学,人工智能,经济,股票,管理,也花了一年时间思考了人生,事业,将来。好了,不扯了,我的职业生涯确实和互联网公司没有交集,惟一的交集是,本身的创新小公司曾经拿到了奇虎360公司的投资而已,也获得了 360 的 ZHY 的会见,促膝长谈过 4 回。阿里云

刚到阿里,头衔高级技术专家,负责蓝牙 mesh 整个方案的技术落地。一我的,一杆枪,和产品经理 XJ 搭档,开始宏大的 IoT 蓝牙 mesh 商业化落地,是一个0到1的项目,对我来讲,有挑战,可是不难,由于过去的 5 年多我就是一直在 0 到 1 的路途中,因此已经习惯了。说到挑战,不得不说在这么大的平台,如何开展工做,我彷佛有点陌生,就像入职 6 个月后,个人一个产品经理朋友 XC 评价我说,“崮德,你这 5 年多的创业经历让你缺失了一大段大公司工做的经验”,确实,刚入职 1 个月,我对如何开展工做仍是有点蒙圈。固然做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这些挑战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所以我先整理了一个工做规划,也就是我以为蓝牙mesh技术落地须要配置哪些技术人才,好比硬件工程师,驱动工程师, App 工程师,须要多少预算,等等。一周时间后,我作了一个方案,好比蓝牙 mesh 在天猫精灵生态的位置和意义,蓝牙 mesh 模块如何作,要多少人,费用多少等等,而后又花了一周时间和领导们汇报了本身的想法,并和跨部门的领导也作了沟通,算是对齐了目标。人工智能

接下来就是蓝牙 mesh 方案细节输出,我静下心来,在蓝牙官网下载了蓝牙 mesh 的协议,一看有 3 份文档,大约 600 多页,英语版本。看英语版本资料是我强项,可是我知道这个过程必须连贯,绝对不能被常常打断,所以我花了 2 周时间,天天上班就是看文档,其余什么都不作,喝水,上厕所,看文档,作摘要,而后仍是喝水,上厕所,看文档,作摘要。2 周后,我已经吸取整份协议的 80% 精华,根据 28 原则,剩下的 20% 可能要占用 80% 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如今继续花时间性价比不高,能够后续用到再研究,可是不影响对整个技术架构的理解。这个时候,我开始了软件架构的设计,输出相应的架构文档,并规划了将来新员工的工做。

开展工做的一大原则,是须要学会借力打力,不要什么都本身作,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所以在此次蓝牙 mesh 软件架构的输出中,我发现和咱们合做的芯片公司LFK,有一个技术大拿 TN ,更早接触了蓝牙 mesh 技术(蓝牙 SIG 组织 2017 年中推出该技术),比我更了解该技术,所以我在作技术架构的时候,把 20% 不懂的部分,经过和 TN 的不断邮件,电话,钉钉沟通,用了 2 周的时间把这些知识点补足(仍是 28 原则,大概补足了 20% 中的 80% ,剩下的 4% 在后续的工做中不断补充),也完成了技术架构的初稿,并发给 TN 审核,并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说句题外话,经过以上的描述,若是做为职场新人,须要掌握一个新技术,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新技术,必定要用 20% 的时间快速掌握 80% 的知识点,而后就能够开展工做,后续的 20% 知识点,可能会占用 80% 的时间掌握,能够拆散打乱到平时工做中继续学习,或者请教专业人士慢慢补足,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完美持续学习,而是要转身开始开展工做或者开始其余方向的学习。而在 15 年的职场经历中,我深入的领悟到危机感、结构化思考、演讲力、商业化思考的重要性。

关于危机感

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让我不得不思考本身是如何在打工和创业的环境中一直存活下来,最近也和本身的一个下属聊他手头一个重要项目,谈到了其中一个 issue 该如何解决,忽然让我颇有感想,我和他说,我以为本身一直可以存活下来,应该归功于本身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不是无病呻吟地焦虑,而是一种未雨绸缪,是一种全局观的思考方式,一种能在万花丛中找到那点绿的思考方式。

我以为一个工程师,必定要敬畏手头的工做,由于若是本身的一个疏忽,可能就会致使一个硬件或者软件事故,影响不少不少的用户。可是工程师的工做是千头万绪,有不少不少问题须要解决,那该怎么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呢?我以为吧,必定要时不时的停下手头的工做,环顾下本身的工做,看看里面哪些问题是只要本身我的投入足够时间就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须要多方协调,须要其余资源投入才能够解决的,特别是对于第二种状况,必定要有危机感,必定要有警戒性和前瞻性,由于这种问题,可能就是我说的关键点,须要提升优先级来解决。

或者咱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悖论,咱们天天有不少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个人时间管理该怎么作?其实,若是你有很好的危机感,或者前瞻性,及时规划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那么你接下来就不太容易碰到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好比阿里有年度考评,须要作不少 PPT 和自评,这些事情平时作确定是重要而不紧急,平时多收集汇报的素材,并记录下来,那么等到年度考评的事情,能够快速和轻松的作好。若是平时不收集素材,到了年度考评的时候,你就要花不少时间回忆本身一年都有哪些亮点,该怎么总结本身的一年工做,这样就把一个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一个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一个优秀工程师,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不太有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天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这样他的工做和学习都是很是的闲庭信步。打个比方,相似下棋走一步看三步,这个刚开始很难,只要你对项目的方方面面多思考,对技术保持前瞻性思考,你就慢慢会有这种能力。

还有,就是能够在睡觉前,上班途中,下班路上,多回顾下本身平时的工做,移除掉细枝末节,而后把几个大的功能块提出来好好思考下,他们互相有什么关联,须要什么前置工做,会调用哪些资源,有什么表面风险,注意,我这里提到的是表面风险,由于,深层次风险是很难仅仅经过大脑思考就能暴露的,他须要在你具体工做中才会暴露,这个也就是凸显了这样的思考重要性,由于你经过思考,能够有强烈危机感,能够 sense 到表面风险,而后 focus 在这些问题解决中,不断挖掘深层次风险,及早排除地雷。

我和不少人说过,一个优秀工程师和一个平庸工程师的最大区别就是,谁有火眼金睛及时识别到问题在哪里,危机在哪里,及时提早准备解决这些危机,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不知所措,两眼一抹黑,自乱阵脚,毫无解决思路。

有人会说,我就是没有危机感,怎么解决呢?我以为吧,你能够多看看一些美剧,其中不少狗血桥段,会不断给你制造危机场面,不断让你 Suprised ,不断让你以为桥段的设计巧妙,不断让你看到平常生活中不太看到的异常状况。慢慢的,你会愈来愈有危机感。

结构化思考

阿里巴巴的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用 Xmind 来作脑图,从这个工做工具的频繁使用能够看出,阿里巴巴人员是喜欢作结构化思考的,也就是自顶向下或者自底向上的思考,或者 MECE (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彻底穷尽”)思考。刚开始我也不习惯并且也不屑于这样思考问题,个人习惯是跳跃式思考,并且常常沾沾自喜,以为这样的人才有创造力,后来经过 3 个月的接触,学习,阅读相关资料,我慢慢以为脑图确实能够补充跳跃式思考的漏洞,特别是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这个思考方法不是否认跳跃式思惟,而是重要的补充。咱们作创造性工做,确实特别须要跳跃式思惟,并且这个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思考方法,可是若是没有结构化思考能力,则人类的不少具体细节工做会丢三落四,不太容易把事情作好,作优秀。这个是我来阿里 4 个月后的体验,特别是我在作商业模式思考的时候特别有用,好比推广一个产品有 4P 原则,即 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分析一个具体问题能够有 4W1H 原则,即 What,Why,When,Where 以及 How ,或者 2W1H 原则:What,How 和 Why 。若是咱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多多使用这种结构化思考方式,咱们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又好比,我最近在考虑一个商业模式,就是如何推广天猫精灵智能硬件套件,个人方法就是直接打开 Xmind 工具,而后开始绘制脑图,刚开始不须要尽善尽美,先把一些跳跃式思惟丢进去,而后不断从结构化思考方式丰富内容,最后出来的效果以下图所示:

lALPDgQ9reY8XbPNA8PNA5w_924_963_png_620x10000q90g

上图中一级目录是标题,二级目录包括:痛点,为何买?怎么卖?卖什么?价值,这些方面是一个结构化思考的过程,或者是宏观的思考,而相应展开的三级、四级目录的细节是微观的思考,可使用跳跃性思惟。并且这个模板产生后,后续考虑问题,能够直接调取这个模板,把一级目录的标题修改成你须要卖的其余产品,而后保留二级目录不变,继续修改三级目录、四级目录(能够选择性使用跳跃性思考)。所以能够大大提升工做效率,效果特别好。

演讲力

工程师都有两种大相径庭的想法,一种想法是,本身作的东西其实挺微不足道的,没有必要特地告诉别人或者当众演讲来阐述本身的工做内容。另一种想法是,本身作的东西特别牛逼,和大众讲怕大众听不懂。对于第一种想法,须要提醒工程师的是,其实工做职责只是分工的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对本身作的工做必定不要以为微不足道,其实它极可能是一个重要项目的关键单元,所以本身须要时不时考虑下本身的工做在整个项目中的做用、地位或者意义,若是常常能这样考虑问题,也就不会以为本身的工做是微不足道了,由于,任何存在的工做必定是有价值的,最坏状况下,若是找不到本身工做的意义和价值,那有可能确实能够考虑换工做或者换公司了。因此咱们基于工做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这个前提,看看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想法,也就是以为本身的工做特别牛逼,特别专业,没有办法和大众沟通,甚至给大众作演讲。这里,我分享一个本身的案例,刚来阿里巴巴的时候,我负责天猫精灵 IoT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这个方向,我以为 IoT 这个工做特别重要,战略意义也很大,我须要把本身的工做让更多同窗知道。所以我在入职阿里巴巴 3 个月后,就主动发起了一个公开演讲(不是领导或者HR安排的),个人想法是,我须要把个人工做的意义,内容,价值告诉你们,经过公开演讲影响你们对 IoT 的见解。可是在作具体 PPT 的时候,我发现要让不一样岗位的人(不少不具有技术背景)听懂技术演讲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要先把 IoT 的概念,做用讲清楚,这里我就用了作 PPT 的一个技巧“一图二表三文字”,就是尽可能多作一些图表来展现 IoT 的概念,好比什么是 IoT ,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关系,好比 IoT 的具体应用案例是哪些, IoT 的架构分层分为哪三层,等等不一而足。经过图形,脑图,案例图,把这些抽象概念用“人话”讲出来,也就是经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刻浅出(特别是大量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地讲出来。当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展示了本身的技术能力,并和听众达成了共识:IoT 这个工做在部门中是这样的战略地位。

我以为作技术的人,不少时候会彻底沉迷在技术研究中,固然这个无可厚非,也是他们的本职工做,可是若是本身的工做只能孤芳自赏,那么成就感会相对不那么足,若是能够“与民同乐”,“独乐乐,不如同乐”的方式经过演讲分享给你们,并注意分享的方式(必定是深刻浅出,通俗易懂,绝对不要认为本身懂的简单的东西你们也同样精通,反而要讲的越浅显越好,也不要一次讲太多的知识点),那么不只仅获得了你们的承认,也让你们更加了解本身作的工做的意义,那样的话,成就感会大大加倍。另外,领导不少时候也不太可能彻底懂工程师作的技术细节,经过公开演讲,也是向领导展示本身的技术能力的机会。另外,技术人员若是要上升到技术管理,演讲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有很好演讲力,很好表达力的工程师,说明这我的,既有技术功底,又有宏观抽象能力,并能够从非技术角度思考问题,绝对是技术管理人员的好人选。

商业思考

在阿里工做, P7 及以上的员工,是要求有商业 sense 的,固然不是说 P7 如下的员工不须要商业 sense ,只是他们因为工做经验少一些,工做范围窄一些,知识结构不全面,可能比较难有好的商业 sense ,可是也不排除特例,我认识的一个同窗 BS ,他虽然只有 P6 ,可是常常和我聊如何作好商业,就说明 BS 仍是有商业 sense 的,或者他在刻意培养本身的商业 sense ,这个对他的职业发展特别有好处。反过来,有些 P7 的同窗,特别是技术同窗,会特别关注在技术层面,不多关注商业问题,这个也就局限了本身的职业发展。

我因为来阿里以前,有过 5 年多的创业经历,因此我很天然地具有了一些商业 sense ,或者个人血液中就流淌着商业 sense ,毕竟我已经经历过太多的公司创立和倒闭的过程,无时无刻都有不少危机感,这也是我比较不少长久待在大公司的同窗的优点之一。我以为不少时候必定要刻意培养下本身的危机感,有适当的危机感会逼迫本身更多考虑公司怎么赚钱这个事情。

说到商业思考,我不得不提醒不少人,这个东西要么本身去经历(创业),要么多看书学习(间接经验),还有就是多和优秀的人聊天。多听听他讲作一个事情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要只是看表面问题,而是要多多思考为何他们是这么作的,有什么深层缘由。

查看更多:https://yq.aliyun.com/article..._content=g_1000103479

上云就看云栖号:更多云资讯,上云案例,最佳实践,产品入门,访问:https://yqh.aliyun.com/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