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总结了线程的状态转换和一些基本操做,对多线程已经有一点基本的认识了,若是多线程编程只有这么简单,那咱们就没必要费劲周折的去学习它了。在多线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那么什么是线程安全问题?个人认识是,在多线程下代码执行的结果与预期正确的结果不一致,该代码就是线程不安全的,不然则是线程安全的。虽然这种回答彷佛不能获取什么内容,能够google下。在<<深刻理解Java虚拟机>>中看到的定义。原文以下: 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对象时,若是不用考虑这些线程在运行时环境下的调度和交替运行,也不须要进行额外的同步,或者在调用方进行任何其余的协调操做,调用这个对象的行为均可以获取正确的结果,那这个对象是线程安全的。java
关于定义的理解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出现线程安全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主内存和工做内存数据不一致性和重排序致使的,而解决线程安全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这两种问题是怎么来的,那么,理解它们的核心在于理解java内存模型(JMM)。程序员
在多线程条件下,多个线程确定会相互协做完成一件事情,通常来讲就会涉及到多个线程间相互通讯告知彼此的状态以及当前的执行结果等,另外,为了性能优化,还会涉及到编译器指令重排序和处理器指令重排序。下面会一一来聊聊这些知识。编程
线程间协做通讯能够类比人与人之间的协做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以前网上有个流行语“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就以这个生活场景为例,小明在外面玩耍,小明妈妈在家里作饭,作晚饭后准备叫小明回家吃饭,那么就存在两种方式:数组
小明妈妈要去上班了十分紧急这个时候手机又没有电了,因而就在桌子上贴了一张纸条“饭作好了,放在...”小明回家后看到纸条如愿吃到妈妈作的饭菜,那么,若是将小明妈妈和小明做为两个线程,那么这张纸条就是这两个线程间通讯的共享变量,经过读写共享变量实现两个线程间协做;缓存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妈妈的手机还有电,妈妈在赶去坐公交的路上给小明打了个电话,这种方式就是通知机制来完成协做。一样,能够引伸到线程间通讯机制。安全
经过上面这个例子,应该有些认识。在并发编程中主要须要解决两个问题:1. 线程之间如何通讯;2.线程之间如何完成同步(这里的线程指的是并发执行的活动实体)。通讯是指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主要有两种: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这里,能够分别类比上面的两个举例。java内存模型是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线程之间主要经过读-写共享变量来完成隐式通讯。若是程序员不能理解Java的共享内存模型在编写并发程序时必定会遇到各类各样关于内存可见性的问题。性能优化
1.哪些是共享变量多线程
在java程序中全部实例域,静态域和数组元素都是放在堆内存中(全部线程都可访问到,是能够共享的),而局部变量,方法定义参数和异常处理器参数不会在线程间共享。共享数据会出现线程安全的问题,而非共享数据不会出现线程安全的问题。关于JVM运行时内存区域在后面的文章会讲到。并发
2.JMM抽象结构模型app
咱们知道CPU的处理速度和主存的读写速度不是一个量级的,为了平衡这种巨大的差距,每一个CPU都会有缓存。所以,共享变量会先放在主存中,每一个线程都有属于本身的工做内存,而且会把位于主存中的共享变量拷贝到本身的工做内存,以后的读写操做均使用位于工做内存的变量副本,并在某个时刻将工做内存的变量副本写回到主存中去。JMM就从抽象层次定义了这种方式,而且JMM决定了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什么时候对其余线程是可见的。
如图为JMM抽象示意图,线程A和线程B之间要完成通讯的话,要经历以下两步:
从横向去看看,线程A和线程B就好像经过共享变量在进行隐式通讯。这其中有颇有意思的问题,若是线程A更新后数据并无及时写回到主存,而此时线程B读到的是过时的数据,这就出现了“脏读”现象。能够经过同步机制(控制不一样线程间操做发生的相对顺序)来解决或者经过volatile关键字使得每次volatile变量都可以强制刷新到主存,从而对每一个线程都是可见的。
一个好的内存模型实际上会放松对处理器和编译器规则的束缚,也就是说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都为同一个目标而进行奋斗:在不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并行度。JMM对底层尽可能减小约束,使其可以发挥自身优点。所以,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升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经常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通常重排序能够分为以下三种:
如图,1属于编译器重排序,而2和3统称为处理器重排序。这些重排序会致使线程安全的问题,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DCL问题,这个在之后的文章中会具体去聊。针对编译器重排序,JMM的编译器重排序规则会禁止一些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针对处理器重排序,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的时候会经过插入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某些特殊的处理器重排序。
那么什么状况下,不能进行重排序了?下面就来讲说数据依赖性。有以下代码:
double pi = 3.14 //A
double r = 1.0 //B
double area = pi * r * r //C
这是一个计算圆面积的代码,因为A,B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最终结果也不会存在关系,它们之间执行顺序能够重排序。所以能够执行顺序能够是A->B->C或者B->A->C执行最终结果都是3.14,即A和B之间没有数据依赖性。具体的定义为:若是两个操做访问同一个变量,且这两个操做有一个为写操做,此时这两个操做就存在数据依赖性这里就存在三种状况:1. 读后写;2.写后写;3. 写后读,者三种操做都是存在数据依赖性的,若是重排序会对最终执行结果会存在影响。编译器和处理器在重排序时,会遵照数据依赖性,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改变存在数据依赖性关系的两个操做的执行顺序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as-if-serial语义。
as-if-serial
as-if-serial语义的意思是:无论怎么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提供并行度),(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都必须遵照as-if-serial语义。as-if-serial语义把单线程程序保护了起来,遵照as-if-serial语义的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共同为编写单线程程序的程序员建立了一个幻觉:单线程程序是按程序的顺序来执行的。好比上面计算圆面积的代码,在单线程中,会让人感受代码是一行一行顺序执行上,实际上A,B两行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可能会进行重排序,即A,B不是顺序执行的。as-if-serial语义使程序员没必要担忧单线程中重排序的问题干扰他们,也无需担忧内存可见性问题。
上面的内容讲述了重排序原则,一会是编译器重排序一会是处理器重排序,若是让程序员再去了解这些底层的实现以及具体规则,那么程序员的负担就过重了,严重影响了并发编程的效率。所以,JMM为程序员在上层提供了六条规则,这样咱们就能够根据规则去推论跨线程的内存可见性问题,而不用再去理解底层重排序的规则。下面以两个方面来讲。
happens-before的概念最初由Leslie Lamport在其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Time,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中提出,有兴趣的能够google一下。JSR-133使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指定两个操做之间的执行顺序。因为这两个操做能够在一个线程以内,也能够是在不一样线程之间。所以,JMM能够经过happens-before关系向程序员提供跨线程的内存可见性保证(若是A线程的写操做a与B线程的读操做b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尽管a操做和b操做在不一样的线程中执行,但JMM向程序员保证a操做将对b操做可见)。具体的定义为:
1)若是一个操做happens-before另外一个操做,那么第一个操做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做可见,并且第一个操做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做以前。
2)两个操做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Java平台的具体实现必需要按照happens-before关系指定的顺序来执行。若是重排序以后的执行结果,与按happens-before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这种重排序并不非法(也就是说,JMM容许这种重排序)。
上面的1)是JMM对程序员的承诺。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能够这样理解happens-before关系:若是A happens-before B,那么Java内存模型将向程序员保证——A操做的结果将对B可见,且A的执行顺序排在B以前。注意,这只是Java内存模型向程序员作出的保证!
上面的2)是JMM对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的约束原则。正如前面所言,JMM实际上是在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只要不改变程序的执行结果(指的是单线程程序和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编译器和处理器怎么优化都行。JMM这么作的缘由是:程序员对于这两个操做是否真的被重排序并不关心,程序员关心的是程序执行时的语义不能被改变(即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所以,happens-before关系本质上和as-if-serial语义是一回事。
下面来比较一下as-if-serial和happens-before:
as-if-serial VS happens-before
具体的一共有六项规则: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下如何使用这些规则进行推论:
依旧以上面计算圆面积的进行描述。利用程序顺序规则(规则1)存在三个happens-before关系:1. A happens-before B;2. B happens-before C;3. A happens-before C。这里的第三个关系是利用传递性进行推论的。A happens-before B,定义1要求A执行结果对B可见,而且A操做的执行顺序在B操做以前,但与此同时利用定义中的第二条,A,B操做彼此不存在数据依赖性,两个操做的执行顺序对最终结果都不会产生影响,在不改变最终结果的前提下,容许A,B两个操做重排序,即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表明了最终的执行顺序。
上面已经聊了关于JMM的两个方面:1. JMM的抽象结构(主内存和线程工做内存);2. 重排序以及happens-before规则。接下来,咱们来作一个总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 若是让咱们设计JMM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也就是说JMM承担哪些功能;2. happens-before与JMM的关系;3. 因为JMM,多线程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JMM是语言级的内存模型,在个人理解中JMM处于中间层,包含了两个方面:(1)内存模型;(2)重排序以及happens-before规则。同时,为了禁止特定类型的重排序会对编译器和处理器指令序列加以控制。而上层会有基于JMM的关键字和J.U.C包下的一些具体类用来方便程序员可以迅速高效率的进行并发编程。站在JMM设计者的角度,在设计JMM时须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
另外还要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关于重排序问题,更简单的说,重排序能够分为两类:
JMM对这两种不一样性质的重排序,采起了不一样的策略,以下。
JMM的设计图为:
从图能够看出:
一个happens-before规则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规则。对于Java程序员来讲,happens-before规则简单易懂,它避免Java程序员为了理解JMM提供的内存可见性保证而去学习复杂的重排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方法
从上面内存抽象结构来讲,可能出在数据“脏读”的现象,这就是数据可见性的问题,另外,重排序在多线程中不注意的话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好比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就是DCL(双重检验锁),这就是须要禁止重排序,另外,在多线程下原子操做例如i++不加以注意的也容易出现线程安全的问题。但总的来讲,在多线程开发时须要从原子性,有序性,可见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J.U.C包下的并发工具类和并发容器也是须要花时间去掌握的,这些东西在之后得文章中多会一一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