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介绍:linux
cd:切换目录 (cd. 切换到当前目录 ;cd ..切换到上级目录)shell
ls:查看当前目录 -l查看当前目录的详细信息(=ll) -a查看隐藏文件vim
useradd :新建用户名bash
passwd:新建密码操作系统
up - :转移用户名命令行
pwd:肯定目录日志
cd~:切换到家目录下blog
cd -:返回上一次切换的目录递归
cp:拷贝文件 -r拷贝文件或目录ip
alias :查看命令别名 如cp=cp -i
mv:剪切,有时能够改文件名(相同目录下移动,能够更名)
mkdir:建立目录 -p建立多级目录
touch:建立文件
rm:删除文件 (能不使用尽可能不使用) -r 删除文件,目录
cat:浏览正文文件内容
head:显示前几行文件内容
tail:显示后几行文件内容
echo 'hello' >>文件名 向文件内容输入’hello’
tail -f :至关于日志文件
More:显示百分比的文件内容
:wq 保存文件(这是在vim文件时运用的)
vim:编辑模式
在编辑模式下,输入a ,表示在光标后输入内容
输入i, 表示在光标前输入内容
输入o, 表示在光标下一行输入内容
输入s, 删除光标所在字符并开始插入
id 用户名:查看有系统哪些用户
useradd -u(用户id) 1000 -g(群组)root -d(家目录) /root -c (标识信息) root_user -s(指定用户所用的shell,即判断用户是否可在终端登陆) /bin/bash ax(用户名)
usermod:修改用户信息
usermod -u(user的id) 1000 -g(群组id) 1000 -G(群组) root -d(家目录)/root -c(写改备注信息) root_user -s(修改shell)/bin/bash
权限信息 硬连接数 属主 属组 文件大小 文件日期 文件名
权限信息(selinux)10位:
第一位:l,d,-,b,p等 . -:普通文件 d:目录 l:软链接 b:设备文件 p:管道文件
2~4:属主权限
5~7:属组权限
8~10:其余用户访问权限
r 读 w 写 x 执行
chmod:修改文件权限 u=rwx ,g=rwx,0=-(为空的意思)
由于 r=4,w=2,x=1因此也能够表示
chmod 770
执行文件内容方法 : ./
ll -d 查看当前目录的详细信息
ll:查看子目录,子文件的详细信息
目录下的可执行权限(x)表示是否可cd (至关于Windows是否可双击打开)
对目录:
r:能够ls该目录的子文件,子目录
w:能够在该目录下建立,删除,重命名
x:能够cd到该目录下
chown:修改文件属主,属组
例如:chown root.root a.tet
chown -R:递归修改 (即该目录,子目录,子文件的属组,属主都被修改)
echo '' >文件名 表示把左边内容覆盖给右边
echo '' >>文件名 表示把左边内容追加给右边
wl-l:显示文件内容行数
tar:打包文件
例如 :tar -cvf(c表明建立) test.tar a.txt b.txt :将a.txt与b.txt打包给test.tar
打包不等于压缩
打包是将两或者几个个文件合并在一个文件中,而压缩则是压缩文件内部空间,减小文件所占内存大小
gzip ,bzip2:压缩
gunzip,bunzip2:解压
tar-czvf (打包加压缩)
vim编辑模式包含 命令行,编辑,扩展
命令行:
u:撤销
ctrl r :回滚
ndd(n表明数字):删除所在行数
nyy(n表明数字):复制行数
p:粘贴在下一行
P:粘贴在上一行
先dd后p :剪切
0:行首 shift :行尾 G:跳到最后一行 nG:跳到某一行 gg :跳到第一行
H:屏幕第一行下第一个字符
M:屏幕中央第一个字符
L:屏幕下最后一行第一个字符
uname -r :查看内核
cat/etc/redhat-release 查看操做系统
runlevel init n(表明数字) 表示启动内核级别
cat /etc /inittab :查看init n 解释
二:目录介绍
bin目录:存放经常使用的可执行文件
sbin目录:存放系统的可执行文件
家目录:存放用户本身的文件( cd ~ 接着pwd)
dev目录:设备文件目录
etc目录:配置文件目录
三:快捷键介绍
Ctrl+shift+n :开启终端
Ctrl a 跳到命令的首部
Ctrl e 跳到命令的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