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成为一个 CTO,能够说是不少程序员的终极理想,也是大部分技术人向往的自我价值实现。CTO 除了技术好,还要有领导力,技术洞察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等等。那这个成长路径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程序员
先说说我看到的,不少团队核心工程师,在职业上升期中,总会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好比:编程
如何从技术岗无缝衔接到管理层?微信
职业生涯中何时选择钱,何时选择成长?架构
如何理解平台选择和我的努力的关系?app
需求老是作不完,你该怎么办?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框架
这些问题看似很难解决,但其实从程序员到 CTO ,仍是有不少方法的,关键在于作好认知、管理和技术的多重储备。不过现实是,咱们常常从大量包装过分、充斥着“成功者叙述模式”的书籍中汲取“养分”,又在落地阶段碰见巨大阻力。分布式
那就没有办法吸取经验了吗?固然不是,我曾经有幸听过乔新亮的演讲,给个人启发很大,(乔新亮,前环球易购 CTO、苏宁科技集团副总裁,可能很多人多据说过他,绝对大咖,去微博或者网站都能搜到他不少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成长不能偷懒,但确实有捷径,技术管理依赖具体情境,但确实有统一的思惟框架”。学习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直接摆上 2 张图吧👇区块链
乔新亮的分享 PPT网站
这是乔新亮分享的PPT,在我看来,在技术岗上,你的成功大几率取决于你的技术有多牛。可是在 CTO 这个管理岗上,你的成功取决于你的团队创造的价值。
成功的人总少不了努力和幸运。实际上,幸运的人也很少。有不少天资不错的同龄人,本能够很快地得到本身想要的一切,可是在过程当中的弯路却没少走。迷茫、痛苦、中年危机,有一搭没一搭地历练,在大厂、小公司间来回求职、飘荡。要是他们能早一点知道那些成功者经过好运气获取的经验,那些幸存者付出惨痛代价获得的教训,或许就不用这么折腾了。
因此,当我知道乔新亮把本身 18 年的“血泪实践”完整的分享出来时,仍是很震惊的,要知道这些一手的经验很是可贵难得,因此第一时间,我就去极客时间上读了《乔新亮的 CTO 成长复盘》专栏,只能说,不愧是大佬。
这个专栏算是他本身从程序员到 CTO 这 18 年的从业经历复盘了,里面不只可让你了解到一把手的团队建设经验和思考模式,还有从程序员到 CTO 的 25 个关键节点,以及技术人成长过程当中的“弯路”标注与避坑指南。我以为这个课,能够真正帮助那些迷茫、想去成长的人,找到“捷径”。
今天我把他推荐给你,不必定适合全部人,但必定适合想成为 CTO,想在程序员路上走得更远的人,内容高度凝练,涵盖认知、管理、技术三大方面,聆听大咖的18 年经验复盘。
原价¥99,拼团仅需
¥79
新用户首单
¥ 19.9 !!
乔新亮,现任彩食鲜副总裁兼 CTO、苏宁科技集团副总裁、TGO 鲲鹏会荣誉导师,也多站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全场最受欢迎讲师」。
而且有 18 年 IT 行业架构设计、研发管理和运营经验,而且全程参与了苏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亲历苏宁技术部门从 1000 + 规模到 10,000+ 规模的团队搭建,全面负责技术团队的产品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加入苏宁以前,在 IBM GBS 历任咨询经理、高级咨询经理、副合伙人,主要负责架构咨询、设计、实施落地工做。
这个专栏分别从「我的认知、管理工做、专业成长」 3 个方面分享他的行业经验,每篇复盘都由核心问题、经历复述、经验提炼、后续实践等几类关键元素组成,不发明任何玄之又玄的管理学名词和操做模式,一切输出皆脱胎于实践总结。
对我的认知的复盘:带领你造成有助于快速成长的关键认知,包括对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对薪资的正确态度、对问题本质的发掘思路。同时,本章包含一些 0 - 3 年技术新人的常见软性问题,确保认知不会成为你成长的隐形障碍。
对管理工做的复盘:这方面着重打造管理者应当具有的思惟框架,包括三类核心任务、管理哲学、组织调整方法及技术管理者常见问题。帮助你以高屋建瓴的眼光,看待本身的管理思惟成长,在晋升过程不受基础能力和我的视野的局限,同时对常见管理方法,有必定的正确审查能力。
对专业成长的复盘:帮助技术管理者全方位建设可发展的架构思惟,动态适应技术选型、架构选型等工做,对技术演进的脉络有足够清晰的感知。
也准备了一些专栏上线后,前两天订阅用户的部分反馈,你们能够看看👇:
原价¥99,拼团仅需
¥79
新用户首单
¥ 19.9 !!
相关推荐
做为一个愿意分享的技术人,陈皓在极客时间撰写了整年大专栏《左耳听风》,其内容覆盖了大部分技术领域,分布式、编程范式、容器技术、AI、区块链、程序员练级、高效管理等等,能够说是程序员必备宝典,他 20 年技术经验和学习总结,50000名程序员的选择,都在这里了!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读!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findyi(gh_626c6c04dfc9)。
若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块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