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是在golang程序运行时检查变量所具备类型的一种机制。因为反射能够得出关于变量结构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数据”),因此这也被认为是golang元编程的基础。初学反射,会感受有些“玄乎”。我这里由浅入深,尝试阐述反射内涵,并解读反射三法则(http://blog.golang.org/laws-of-reflection)。golang
0 从类型和方法理解反射内涵算法
在基本的层面上,反射只是一个检查存储在接口变量中的类型和值的算法。使用反射机制,首先须要导入reflect包,reflect包中有两个重要类型须要了解,reflect.Type和reflect.Value,这两个类型使得能够访问变量的内容。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简单的函数,reflect.TypeOf和reflect.ValueOf,能够从接口值中分别获取reflect.Type和reflect.Value。编程
初学可能会认为reflect.Type和reflect.Value是一种并列关系,但其实它们是一种包含关系,咱们结合一段代码来理解这段话。
ide
import ( "fmt" "reflect" ) func main() { var x float64 = 1.1 fmt.Println("reflect.Value:",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reflect.Type:", reflect.TypeOf(x)) v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reflect.Type:",v.Type()) fmt.Println("actual value:", v.Float()) fmt.Println("kind is float64?", v.Kind() == reflect.Float64) }
其输出为:函数
根据程序及其结果,咱们能够发现:在go语言中,每一个值都包含两个内容:类型和实际的值。从类型角度来看,reflect.Value是一个关于<类型, 实际的值>的二元组,而reflect.Type是值的类型,两者是包含关系。从方法角度来看,reflect.TypeOf 和 (reflect.ValueOf(x)).Type均可以返回reflect.Type;(reflect.ValueOf(x)).Float能够返回实际的值(相似的方法还包括(reflect.ValueOf(x)).Int、(reflect.ValueOf(x)).Bool等);(reflect.ValueOf(x)).Kind能够返回一个常量定义的类型。ui
根据上述分析,咱们能够得出一个示意图,更为直观形象的代表值、类型、实际的值的关系。spa
此外,golang采用静态类型机制,TypeOf返回静态类型;可是,Kind返回底层类型。咱们一样以一段代码来验证这段话。指针
import ( "fmt" "reflect" ) type MyInt int func main() { var x MyInt = 1 v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reflect.Type:", v.Type()) fmt.Println("kind is int?", v.Kind() == reflect.Int) }
输出:orm
1 法则一:从接口值到反射对象的反射(Reflection goes from interface value toreflection object)对象
前文所述内容其实就是从接口值到反射对象的反射,表明方法为reflect.ValueOf和reflect.TypeOf。可能有人会问,接口?接口在哪呢?咱们来看一些前文提到这两个函数的声明,函数的参数是空接口,其实接口就在那里。关于golang的接口,你们能够参见个人另外一篇博文《Golang中的接口》。
func ValueOf(i interface{}) Value func TypeOf(i interface{}) Type
2 法则二:从反射对象到接口值的反射(Reflection goes from reflection object to interface value)
从reflect.Value可使用Interface方法还原接口值;此方法能够高效地打包类型和值信息到接口表达中,并返回这个结果。方法声明:
func (v Value) Interface() interface{}
经过反射对象 v 能够打印 float64 的表达值。
y :=v.Interface().(float64) // y 将为类型 float64。 fmt.Println(y)
还有更为简洁的实现。fmt.Println,fmt.Printf等其余全部传递一个空接口值做为参数的函数,在 fmt包内部解包的方式就像以前的例子这样。所以正确的打印reflect.Value的内容的方法就是将Interface方法的结果进行格式化打印(formatted print routine).
fmt.Println(v.Interface())
为何不是fmt.Println(v)?由于v是一个 reflect.Value;这里但愿得到的是它保存的实际的值。
咱们修改前文代码还进行验证:
func main() { var x float64 = 1.1 fmt.Println("reflect.Value:",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reflect.Type:", reflect.TypeOf(x)) v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reflect.Type:", v.Type()) fmt.Println("actual value(interface):", v.Interface()) fmt.Println("kind is float64?", v.Kind() == reflect.Float64) }
其输出:
进一步地,咱们能够修改上述关系示意图,新图更为简洁优雅:
3. 为了修改反射对象,其值必须可设置(To modify a reflectionobject, the value must be settable)
反射对象能够经过SetFloat等方法设置值,经过CanSet判断可设置性。可是这里面有坑,有些值是不可设置的。咱们仍是经过一段代码来看。
import ( "fmt" "reflect" ) func main() { var x float64 = 1.1 v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settability of v:",v.CanSet()) v.SetFloat(1.2) }
其输出
其结果代表,反射对象v是不可设置的,若是硬要设置的话,会有panic异常。
为何不能设置呢?咱们能够从函数传参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V := reflect.ValueOf(x),这个函数是值传递,即传递了一个x的副本到函数中,而非x自己。咱们都知道,值传递的参数是不能被真正修改的。
我最初还有过这样的想法:v和x又不是一个变量,x不能被修改,可是v应该能够被修改啊。彻底从形式上考虑,这样彷佛有道理。可是再多想一层,若是容许执行,虽然v能够被修改,可是却没法更新x。也就是说,在反射值内部容许修改x的副本,可是x自己却不会受到这个影响。这会形成混乱,而且毫无心义,所以在golang中这样操做是非法的。
让咱们从新用函数传参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若是传递副本不能修改,那咱们就经过就传递指针好了。咱们来试试:
func main() { var x float64 = 1.1 p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type of p:",p.Type()) fmt.Println("settability of p:",p.CanSet()) }
仍是不行。由于p的实际类型是*float64,而非float64,这样修改至关于要直接修改地址了。
咱们能够借助Elem方法,经过指针来修改指针指向的具体值。
func (v Value)Elem() Value //Elem returns the value that the interface v contains or that the pointer vpoints to. It panics if v's Kind is not Interface or Ptr. It returns the zeroValue if v is nil.
func main() { var x float64 = 1.1 p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type of p:",p.Type()) v := p.Elem() fmt.Println("type of v:",v.Type()) fmt.Println("settability of v:",v.CanSet()) }
其输出
这样就能够进行修改了。虽然p是不可修改的,可是v能够修改。这种方法思路上相似引用传参,传入地址,修改地址所指向的具体值。
参考
http://blog.golang.org/laws-of-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