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www.cnblogs.com/PurpleTide/archive/2011/10/10/2205344.htmlcss
一个HTTP Request从用户点击的一瞬间,到服务器返回请求,通常会通过如下类型的缓存html
(按照由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顺序)web
1.浏览器端存储:ajax
2.浏览器端文件缓存数据库
3.HTTP缓存304:apache
4.服务器端文件类型缓存编程
5.普通内存缓存:浏览器
6.分布式缓存缓存
7.数据库缓存服务器
8.表现层&DOM缓存
以上涉及的部分都是能够经过开发或者配置实现控制的(有些不容易控制的缓存类型就没有提到)
此外:
按照经常使用程度从多到少,开发难度从容易到复杂,在开发中优先度从高到低
我的建议的顺序为 5 > 2 > 3 > 8 > 4
服务器缓存直接在代码中开发,成本低,功能强
HTTP缓存通常由服务器(IIS,apache)等内置支持,固然 也能够编程实现,也是很推荐的作法
本地存储还不够普及,在对客户端要求较高的网站中使用较多
MemCached之类的解决方案是对较大规模的网站必用的
数据库缓存是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范畴,(相比来讲 优化索引和数据库设计更为有效)
同时推荐几个Tool
Fiddler HttpWatch 用来跟踪http请求的细节
DotTrace 用来跟踪.net代码的细节
但愿以上这些内容可让各位在开发高性能web应用上有所收获
若有遗漏&谬误,还请各位高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