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 89 个核心概念

Hey guys,这里是 cxuan,欢迎你阅读我最新一期的文章,你们知道,我连载计算机网络已经有必定时间了,当我每了解一个新技术或者新框架的时候,我都想要先把名字概念弄懂是什么,可见概念对于咱们的帮助很是大。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也是很是庞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这里,我给你们汇总了计算机网络中 89 个常见的概念,但愿对你有所帮助。html

  1. 主机:计算机网络上任何一种可以链接网络的设备都被称为主机或者说是端系统,好比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游戏机、汽车等,随着 5G 的到来,将会有愈来愈多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2. 通讯链路:通讯链路是由物理链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灯)链接到一块儿组成的一种物理通路。
  3. 传输速率:单位是 bit/s 或者 bps ,用来度量不一样链路从一个端系统到另外一个端系统传输数据的速率。
  4. 分组:当一台端系统向另一台端系统发送数据时,一般会将数据进行分片,而后为每段加上首部字节,从而造成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术语:分组。这些分组经过网络发送到端系统,而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5. 路由器:它和链路层交换机同样,都是一种交换机,主要用于转发数据的目的。

  1. 路径:一个分组所经历一系列通讯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称为经过这个网络的路径。
  2. 因特网服务商:也叫 ISP,不是 lsp。这个好理解,就是网络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创建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
  4. IP:网际协议,它规定了路由器和端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格式。
  5. TCP/IP 协议簇:不只仅只有 TCP 协议和 IP 协议,而是以 TCP、IP 协议为主的一系列协议,好比 ICMP 协议、ARP 协议、UDP 协议、DNS 洗衣、SMTP 协议等。
  6. 分布式应用程序:多个端系统之间相互交换数据的端系统被称为分布式应用程序。
  7. 套接字接口:指的就是 socket 接口,这个接口规定了端系统之间经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
  8. 协议:协议定义了两个以上通讯实体之间交换报文格式和顺序所听从的标准。
  9. 客户端:在客户-服务器架构中扮演请求方的角色,一般是 PC,智能手机等端系统。
  10. 服务器:在客户-服务器架构中扮演服务方的角色,一般是大型服务器集群扮演服务器的角色。
  11. 转发表:路由内部记录报文路径的映射关系的一种记录。
  12. 时延:时延指的是一个报文或者分组从网络的一端传递到另外一端所须要的时间,时延分类有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3. 丢包:在计算机网络中指的是分组出现丢失的现象。
  14. 吞吐量:吞吐量在计算机网络中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数据的数量。
  15. 报文:一般指的是应用层的分组。
  16. 报文段:一般把运输层的分组称为报文段。
  17. 数据报:一般将网络层的分组称为数据报。
  18. :通常把链路层的分组称为帧。
  19. 客户-服务体系:它是一种面向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把系统中的不一样端系统区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类,客户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由服务器完成所请求的服务,并把处理结果回送给客户。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中,有一个老是打开的主机称为 服务器(Server),它提供来自于 客户(client) 的服务。咱们最多见的服务器就是 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服务于来自 浏览器 的请求。

  1. CIDR:使用任意长度分割 IP 地址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2. P2P 体系:对等体系结构,至关于没有服务器了,你们都是客户机,每一个客户既能发送请求,也能对请求做出响应。

  1. IP 地址:IP 地址就是网际协议地址,在互联网中惟一标识主机的一种地址。每一台入网的设备都会有一个 IP 地址,这个 IP 又分为内网 IP 和公网 IP。
  2. 端口号:在同一台主机内,端口号用于标识不一样应用程序进程。
  3. URI:它的全称是(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中文名称是统一资源标识符,使用它就可以惟一地标记互联网上资源。
  4. URL:它的全称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中文名称是统一资源定位符,它其实是 URI 的一个子集。

  1. HTML:HTML 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标识性的语言。它包括一系列标签.经过这些标签能够将网络上的文档格式统一,使分散的 Internet 资源链接为一个逻辑总体。HTML 文本是由 HTML 命令组成的描述性文本,HTML 命令能够说明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表格、连接等。
  2. Web 页面:Web 页面也叫作 Web Page,它是由对象组成,一个对象(object)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能够是 HTML 文件、一个图片、一段 Java 应用程序等,它们均可以经过 URI 来找到。一个 Web 页面包含了不少对象,Web 页面能够说是对象的集合体。
  3. 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的正式名称叫作 Web Server,Web 服务器能够向浏览器等 Web 客户端提供文档,也能够放置网站文件,让全世界浏览;能够放置数据文件,让全世界下载。目前最主流的三个 Web 服务器是 Apache、 Nginx 、IIS。
  4. CDN:CDN 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它应用了 HTTP 协议里的缓存和代理技术,代替源站响应客户端的请求。CDN 是构建在现有网络基础之上的网络,它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经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下降网络拥塞,提升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
  5. WAF:WAF 是一种 应用程序防御系统,它是一种经过执行一系列针对 HTTP / HTTPS的安全策略来专门为 Web 应用提供保护的一款产品,它是应用层面的防火墙,专门检测 HTTP 流量,是防御 Web 应用的安全技术。
  6. WebService :WebService 是一种 Web 应用程序,WebService 是一种跨编程语言和跨操做系统平台的远程调用技术
  7. HTTP: TCP/IP 协议簇的一种,它是一个在计算机世界里专门在两点之间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超文本数据的约定和规范。
  8. Session:Session 其实就是客户端会话的缓存,主要是为了弥补 HTTP 无状态的特性而设计的。服务器能够利用 Session 存储客户端在同一个会话期间的一些操做记录。当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时,服务端会为此次请求开辟一块内存空间,这个对象即是 Session 对象,存储结构为 ConcurrentHashMap
  9. Cookie:HTTP 协议中的 Cookie 包括 Web Cookie浏览器 Cookie,它是服务器发送到 Web 浏览器的一小块数据。服务器发送到浏览器的 Cookie,浏览器会进行存储,并与下一个请求一块儿发送到服务器。一般,它用于判断两个请求是否来自于同一个浏览器,例如用户保持登陆状态。
  10. SMTP 协议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协议叫作 SMTP 协议, SMTP 在传输层也使用了 TCP 协议。SMTP 协议主要用于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传递,并提供有关来信的通知。
  11. DNS 协议:因为 IP 地址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地址,而咱们人类不方便记忆这种地址,因此为了方便人类的记忆,使用 DNS 协议,来把咱们容易记忆的网络地址映射称为主机可以识别的 IP 地址。

  1. TELNET 协议:远程登录协议,它容许用户(Telnet 客户端)经过一个协商过程来与一个远程设备进行通讯,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做的能力。

  1. SSH 协议:SSH 是一种创建在应用层上的安全加密协议。由于 TELNET 有一个很是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主机和远程主机的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当中是明文传输,未经任何安全加密,这样的后果是容易被互联网上不法分子嗅探到数据包来搞一些坏事,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咱们通常使用 SSH 进行远程登陆。
  2. FTP 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应用层协议之一。FTP 协议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为 FTP 服务器和 FTP 客户端。其中 FTP 服务器用来存储文件,用户可使用 FTP 客户端经过 FTP 协议访问位于 FTP 服务器上的资源。FTP 协议传输效率很高,通常用来传输大文件。

  1. MIME 类型,它表示的是互联网的资源类型,通常类型有 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本 .html text/html、xml文档 .xml text/xml、普通文本 .txt text/plain、PNG图像 .png image/png、GIF图形 .gif image/gif、JPEG图形 .jpeg,.jpg image/jpeg、AVI 文件 .avi video/x-msvideo 等。
  2. 多路分解:在接收端,运输层会检查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等字段,而后标识出接收的套接字,从而将运输层报文段的数据交付到正确套接字的过程被称为多路分解。
  3. 多路复用:在发送方,从不一样的套接字中收集数据块,而后为数据块封装上首部信息从而生成报文段,而后将报文段传递给网络层的过程被称为多路复用。
  4. 周知端口号:在主机的应用程序中,从 0 - 1023 的端口号是受限制的,被称为周知端口号,这些端口号通常不能占用。
  5. 单向数据传输:数据的流向只能是单向的,也就是从发送端 -> 接收端。
  6. 双向数据传输:数据的流向是双向的,又叫作全双工通讯,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相互发送数据。
  7. 面向链接的:面向链接指的是应用进程在向另外一个应用进程发送数据前,须要先进行握手,即它们必须先相互发送预备报文段,用来创建确保数据传输的参数。
  8. 三次握手:TCP 链接的创建须要通过三个报文段的发送,这种链接的创建过程被称为三次握手。

  1. 最大报文段长度:即 MSS,它指的是从缓存中取出并放入报文段中的最大值。
  2. 最大传输单元:即 MTU,它指的是通讯双方可以接收有效载荷的大小,MSS 一般会根据 MTU 来设。
  3. 冗余 ACK:就是再次确认某个报文段的 ACK,报文段的丢失会致使冗余 ACK 的出现。
  4. 快速重传:即在报文段定时器过时以前重传丢失的报文段。
  5. 选择确认:在报文段出现丢失的状况下,TCP 可以选择确认失序的报文段,这个机制一般和重传一块儿使用。
  6.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说的是,当某一段时间网络中的分组过多,使得接收端来不及处理,从而引发部分甚至整个网络性能降低的现象时采起的一种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等过一段时间或者网络状况改善后再继续发送报文段的一种方法。
  7. 四次挥手:TCP 断开连接须要通过四个报文段的发送,这种断开过程是四次挥手。

  1. 路由选择算法:网络层中决定分组发送路径的一种算法。
  2. 转发:它指的是将分组从一个输入链路转移到合适的输出链路的动做。
  3. 分组调度:分组调度讨论的是分组如何经输出链路传输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调度方式:先进先出、优先级排队和"循环和加权公平排队"。
  4. IPv4:网际协议的第四个版本,也是被普遍使用的一个版本。IPv4 是一种无链接的协议,无链接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交付。使用 32 位的地址。
  5. IPv6:网际协议的第六个版本,IPv6 的地址长度是 128 位,因为 IPv4 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 的使用,不只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并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6. 接口:主机和物理链路之间的边界。
  7. ARP 协议:ARP 是一种解决地址问题的协议,经过 IP 位线索,能够定位下一个用来接收数据的网络设备的 MAC 地址。若是目标主机与主机不在同一个链路上时,能够经过 ARP 查找下一跳路由的地址。不过 ARP 只适用于 IPv4 ,不适用于 IPv6。
  8. RARP:RARP 就是将 ARP 协议反过来,经过 MAC 地址定位 IP 地址的一种协议。

  1. 代理 ARP:用于解决 ARP 包被路由器隔离的状况,经过代理 ARP 能够实现将 ARP 请求转发给临近的网段。
  2. ICMP 协议:Internet 报文控制协议,若是在 IP 通讯过程当中因为某个 IP 包因为某种缘由未能到达目标主机,那么将会发送 ICMP 消息,ICMP 其实是 IP 的一部分。

  1. DHCP 协议:DHCP 是一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使用 DHCP 就能实现自动设置 IP 地址、统一管理 IP 地址分配,实现即插即用。
  2. NAT 协议: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它指的是全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接入网络时,都会要在 NAT 路由器上讲其转换成为全球 IP 地址,才能和其余主机进行通讯。
  3. IP 隧道:IP 隧道技术说的是由路由器把网络层协议封装到另外一个协议中从而跨过网络传输到另一个路由器的过程。
  4. 单播:单播最大的特色就是 1 对 1,早期的固定电话就是单播的一个例子

  1. 广播:咱们通常小时候常常会广播体操,这就是广播的一个事例,主机和与他链接的全部端系统相连,主机将信号发送给全部的端系统。

  1. 多播:多播与广播很相似,也是将消息发送给多个接收主机,不一样之处在于多播须要限定在某一组主机做为接收端。

  1. 任播:任播是在特定的多台主机中选出一个接收端的通讯方式。虽然和多播很类似,可是行为与多播不一样,任播是从许多目标机群中选出一台最符合网络条件的主机做为目标主机发送消息。而后被选中的特定主机将返回一个单播信号,而后再与目标主机进行通讯。

  1. IGP:内部网关协议,通常用于企业内部本身搭建的路由自治系统。
  2. EGP:外部网关协议,EGP 一般用于在网络主机之间相互交换路由信息。
  3. RIP :一种距离向量型路由协议,普遍应用于 LAN 网。
  4. OSPF:是根据 OSI 的 IS-IS 协议提出的一种链路状态型协议。这种协议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环路问题。
  5. MPLS:它是一种标记交换技术,标记交换会对每一个 IP 数据包都设定一个标记,而后根据这个标记进行转发。
  6. 节点:通常指链路层协议中的设备。
  7. 链路:通常把沿着通讯路径链接相邻节点的通讯信道称为链路。
  8. MAC 协议: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它规定了帧在链路上传输的规则。
  9. 奇偶校验位:一种差错检测方式,多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错误检测中,奇偶校验一般用在数据通讯中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10. 向前纠错:接收方检测和纠正差错的能力被称为向前纠错。
  1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当今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它规定了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 MAC 协议的内容。
  12. 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能够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讯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同样,因此称为虚拟局域网。
  13. 基站:无线网络的基础设施。

后记

但愿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同时也但愿你们可以点赞、在看、分享、转发!程序员

另外,我本身肝了六本 PDF,全网传播超过10w+ ,微信搜索「程序员cxuan」关注公众号后,在后台回复 cxuan ,领取所有 PDF,这些 PDF 以下算法

六本 PDF 连接编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