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学习的点点滴滴:异常处理 defer, panic, recover

Go语言追求简洁优雅,因此,Go语言不支持传统的 try…catch…finally 这种异常,由于Go语言的设计者们认为,将异常与控制结构混在一块儿会很容易使得代码变得混乱。由于开发者很容易滥用异常,甚至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抛出一个异常。在Go语言中,使用多值返回来返回错误。不要用异常代替错误,更不要用来控制流程。在极个别的状况下,也就是说,遇到真正的异常的状况下(好比除数为0了)。才使用Go中引入的Exception处理:defer, panic, recover。app


这几个异常的使用场景能够这么简单描述:Go中能够抛出一个panic的异常,而后在defer中经过recover捕获这个异常,而后正常处理。函数


 

例子代码:spa


package main.net

 

import "fmt"设计

 

func main(){code

    defer func(){ // 必需要先声明defer,不然不能捕获到panic异常orm

        fmt.Println("c")对象

        if err:=recover();err!=nil{blog

            fmt.Println(err) // 这里的err其实就是panic传入的内容,55开发

        }

        fmt.Println("d")

    }()

    f()

}

 

func f(){

    fmt.Println("a")

    panic(55)

    fmt.Println("b")

    fmt.Println("f")

}

输出结果:

a

c

55

d

exit code 0, process exited normally.


参考: http://blog.csdn.net/ghost911_slb/article/details/7831574


 


defer

defer 英文原意: vi. 推迟;延期;服从   vt. 使推迟;使延期。


defer的思想相似于C++中的析构函数,不过Go语言中“析构”的不是对象,而是函数,defer就是用来添加函数结束时执行的语句。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添加,而不是指定,由于不一样于C++中的析构函数是静态的,Go中的defer是动态的。


func f() (result int) {



  deferfunc()

 {


    result++


  }()


  return0


}

上面函数返回1,由于defer中添加了一个函数,在函数返回前改变了命名返回值的值。是否是很好用呢。可是,要注意的是,若是咱们的defer语句没有执行,那么defer的函数就不会添加,若是把上面的程序改为这样:


func f() (result int) {



  return0


  deferfunc()

 {


    result++


  }()


  return0


}

上面的函数就返回0了,由于还没来得及添加defer的东西,函数就返回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efer能够屡次,这样造成一个defer栈,后defer的语句在函数返回时将先被调用。


参考: http://weager.sinaapp.com/?p=31 


 


panic

panic 英文原意:n. 恐慌,惊慌;大恐慌  adj. 恐慌的;没有理由的  vt. 使恐慌  vi. 十分惊慌


panic 是用来表示很是严重的不可恢复的错误的。在Go语言中这是一个内置函数,接收一个interface{}类型的值(也就是任何值了)做为参数。panic的做用就像咱们日常接触的异常。不过Go可没有try…catch,因此,panic通常会致使程序挂掉(除非recover)。因此,Go语言中的异常,那真的是异常了。你能够试试,调用panic看看,程序立马挂掉,而后Go运行时会打印出调用栈。

可是,关键的一点是,即便函数执行的时候panic了,函数不往下走了,运行时并非马上向上传递panic,而是到defer那,等defer的东西都跑完了,panic再向上传递。因此这时候 defer 有点相似 try-catch-finally 中的 finally。

panic就是这么简单。抛出个真正意义上的异常。


 


recover

recover 英文原意: vt. 恢复;弥补;从新得到   vi. 恢复;胜诉;从新得球   n. 还原至预备姿式


上面说到,panic的函数并不会马上返回,而是先defer,再返回。这时候(defer的时候),若是有办法将panic捕获到,并阻止panic传递,那就异常的处理机制就完善了。


Go语言提供了recover内置函数,前面提到,一旦panic,逻辑就会走到defer那,那咱们就在defer那等着,调用recover函数将会捕获到当前的panic(若是有的话),被捕获到的panic就不会向上传递了,因而,世界恢复了和平。你能够干你想干的事情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recover以后,逻辑并不会恢复到panic那个点去,函数仍是会在defer以后返回。


 


用Go实现相似 try catch 的异常处理有个例子在:


[plain] view plaincopy

package main  

  

//实现 try catch 例子  

func Try(fun func(), handler func(interface{}))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handler(err)  

        }  

    }()  

    fun()  

}  

  

func main() {  

    Try(func() {  

       panic("foo")  

    }, func(e interface{}) {  

       print(e)  

    })  

}  


 

结论:


Go对待异常(准确的说是panic)的态度就是这样,没有全面否认异常的存在,同时极力不鼓励多用异常。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