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Nacos?
Nacos 是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现代应用架构 (例如微服务范式、云原生范式) 的服务基础设施。html
Nacos能够作什么?
一、动态配置服务:支持以中心化、外部化和动态化的方式管理全部环境的配置。动态配置消除了配置变动时从新部署应用和服务的须要。配置中心化管理让实现无状态服务更简单,也让按需弹性扩展服务更容易。git
二、服务发现及管理:支持DNS-Based和RPC-Based(Dubbo、gRPC)模式的服务发现,同时提供实时健康检查,以防止将请求发往不健康的主机或服务实例。借助Nacos,能够更容易地为服务实现断路器。github
三、动态DNS服务:经过支持权重路由,轻松实现中间层负载均衡、更灵活的路由策略、流量控制及简单数据中心内网的简单DNS解析服务。更加容易地实现以DNS协议为基础的服务发现,以消除耦合到厂商私有服务发现API上的风险。数据库
Nacos的特性一览
一、易于使用浏览器
动态配置管理、服务发现和动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0多种开箱即用的以服务为中心的架构特性 基本符合生产要求的轻量级易用控制台安全
二、更适应云架构bash
无缝支持Kubernetes和Spring Cloud 在主流公共云上更容易部署和运行(例如阿里云和AWS) 多租户和多环境支持网络
三、生产等级架构
脱胎于历经阿里巴巴10年生产验证的内部产品 支持具备数百万服务的大规模场景 具有企业级SLA的开源产品负载均衡
四、丰富的应用场景
支持限流、大促销预案和异地多活 直接支持或稍做扩展便可支持大量有用的互联网应用场景 流量调度和服务治理
Nacos架构
Nacos概念
- 地域(Region):物理的数据中心,资源建立成功后不能更换
- 可用区(Available Zone):同一地域内,电力和网络互相独立的物理区域。同一可用区内,实例的网络延迟较低。
- 接入点(Endpoint):地域的某个服务的入口域名
- 命名空间(Namespace):用于进行租户粒度隔离。不一样的命名空间下,能够存在相同的Group或Data ID的配置。
- 配置(Configuration):从代码中分离出来独立管理的变量、须要变动的参数等
-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系统配置的编辑、存储、分发、变动管理、历史版本管理、变动审计等全部与配置相关的活动。
-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一个具体的可配置的参数与其值域,一般以 param-key=param-value 的形式存在。
- 配置集(Configuration Set):一组相关或者不相关的配置项的集合。在系统中,一个配置文件一般就是一个配置集,包含了系统各个方面的配置。
- 配置集ID(Data ID):某个配置集的ID,是组织划分配置的维度之一,一般用于组织划分系统的配置集。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能够包含多个配置集,每一个配置集均可以被一个有意义的名称标识,一般采用类 Java包的命名规则保证全局惟一性(此命名规则非强制)。
- 配置分组(Group):一组配置集,是组织配置的维度之一,经过一个有意义的字符串对配置集进行分组,从而区分 Data ID 相同的配置集。建立一个配置时,若是未填写配置分组的名称,则配置分组的名称默认采用DEFAULT_GROUP。
- 配置快照(Configuration Snapshot):Nacos 的客户端 SDK 会在本地生成配置的快照。当客户端没法链接到 Nacos Server 时,可使用配置快照显示系统的总体容灾能力。
- 服务(Service):经过预约义接口网络访问的提供给客户端的软件功能。
- 服务名(Service Name):服务提供的标识,经过该标识能够惟一肯定其指代的服务。
- 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存储服务实例和服务负载均衡策略的数据库。
- 服务元数据(Service Metadata):服务元数据是指包括服务端点(endpoints)、服务标签、服务版本号、服务实例权重、路由规则、安全策略等描述服务的数据
- 服务提供方(Service Provider):是指提供可复用和可调用服务的应用方
- 服务消费方(Service Consumer):是指会发起对某个服务调用的应用方
- 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在计算机网络上,对服务下的实例的地址和元数据进行探测,并以预先定义的接口提供给客户端进行查询。
- 服务分组(Service Group):不一样的服务能够归类到同一分组。
- 名字服务(Naming Service):提供分布式系统中全部对象(Object)、实体(Entity)的“名字”到关联的元数据之间的映射管理服务
- 配置服务(Configuration Service):在服务或者应用运行过程当中,提供动态配置或者元数据以及配置管理的服务提供者。
- 元数据(Metadata):Nacos数据(如配置和服务)描述信息,如服务版本、权重、容灾策略、负载均衡策略、鉴权配置、各类自定义标签 (label),从做用范围来看,分为服务级别的元信息、集群的元信息及实例的元信息。
- 应用(Application):用于标识服务提供方的服务的属性。
- 虚拟集群(Virtual Cluster):同一个服务下的全部服务实例组成一个默认集群,集群能够被进一步按需划分,划分的单位能够是虚拟集群。
- 实例(Instance):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的具备可访问网络地址(IP:Port)的进程。
- 权重(Weight):实例级别的配置,权重为浮点数,权重越大,分配给该实例的流量越大。
- 健康检查(Health Check):以指定方式检查服务下挂载的实例的健康度,从而确认该实例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根据检查结果,实例会被判断是否健康,对服务发起解析请求时,不健康的实例不会返回给客户端。
- 健康保护阈值(Protect Threshold):为防止因过多实例不健康致使流量所有流向健康的实例,继而形成流量压力把健康的实例压垮并造成雪崩效应,应将健康保护阈值定义未一个0~1之间的浮点数,当域名健康实例占总服务实例的比例小于该值时,不管实例是否健康,都会将这个实例返回给客户端,这样作虽然损失了一部分流量,可是保证了集群的剩余健康实例可以正常工做。
以上内容整理源自:Nacos官网
梳理好Nacos
的架构及概念,接下来准备Nacos的环境,Nacos的环境安装很是简单,首先从 GitHub 上 checkout 源码,编译获取安装包,命令以下:
mvn -Prelease-nacos clean install -U
复制代码
编译完成后
由于我使用的是Windows,因此取target下的nacos-server-0.8.0.zip
包(固然也能够从Github上直接下载安装包),将其解压到任意目录下
注意:所解压目录的文件路径不能包含空格,例如:D:/Program Files/Nacos,不然在启动Nacos Server时,会提示错误:找不到或没法加载主类 Files/Nacos/bin/Files/Nacos/plugins/cmdb
解压后,进入bin目录,双击startup.cmd
,此时,Nacos Server就开始启动了
在启动界面中,能够看到Nacos的版本、运行模式、端口号、进程号、Console等信息,其中Console:http://192.168.1.102:8848/nacos/index.html
的地址就是Nacos的控制台,能够直接在浏览器访问:
Nacos控制台的默认帐号密码为:nacos/nacos
登陆后能够看到以下界面,在控制台能够进行配置和服务的管理
怎么样,是否是感受很简单?
好了,Nacos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期将以一个完整的案例来介绍Nacos的用法和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