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ist到es:发一个NPM库,我蜕了一层皮

这并非本身第一次发npm包, 因此这里没有多少入门的知识。在此以前已经有一篇前端脚手架,听起来玄乎,实际呢?,但这一次的npm包和上一次的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只是一个脚本工具,而这个npm包是平常开发中方法和组件的集合, 是一个库。
在读本文前,假定你已经对npm包有必定概念,熟悉Babel编译和webpack打包的常规用法,知道一些前端工程化的知识。假如你也想本身发布一个npm仓库,但对这一块了解的不是不少,推荐webpack官方的建立一个 librarycss

打包模式:平常构建与库的构建

在前端平常开发中,引入npm库,执行webpack构建已是一件不能再日常的事情。但大多数时候,咱们不关心这个npm库是怎样构成的,咱们只须要知道怎么使用,像antd;在工程化成熟的公司,也不关心webpack的配置究竟是怎样的,只须要npm run start或npm run build去启动一次热加载或打包。可是若是你是编写一个npm仓库,这些东西你都须要知道。从那时的无知提及,起初,我用公司的构建工具(相似于roadhog)去打包个人库,没有坎坷,构建出一个2M多的包并成功发布。前端

clipboard.png

在测试项目中引入,构建成功。node

import { EnhanceTable, WithSearch } from 'antd-doddle';  // 引入仓库

在浏览器中打开,打击开始到来:
clipboard.png
提示要引入的对象没有正确导出,就是没有作module.export,因此这是一个打包模式的问题,output.libraryTarget须要了解一下。react

clipboard.png
webpack的output.libraryTarget决定了打包时对外暴露出来的对象是那种模式,默认是var,用于script标签引入,该模式也是咱们平常开发构建最经常使用的模式,除了这一种,还支持的经常使用选项有:webpack

  • commonjs(2):node环境CommonJS规范,关于commonjs与commonjs2的区别,commonjs 规范只定义了exports,而 module.exports是nodejs对commonjs的实现,实现每每会在知足规范前提下做些扩展,因此把这种实现称为了commonjs2;
  • amd:amd规范,适用于requireJS;
  • this:经过 this 对象访问(libraryTarget:'this');
  • window:经过 window 对象访问,在浏览器中(libraryTarget:'window')。
  • UMD:将你的 library 暴露为全部的模块定义下均可运行的方式。它将在 CommonJS, AMD 环境下运行,或将模块导出到 global 下的变量,(libraryTarget:'umd')。
  • jsonp: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适用于有extrnals依赖的时候(splitChunks)。将把入口起点的返回值,包裹到一个 jsonp 包装容器中。

因此在这里咱们须要设置两个属性来明确打包模式git

library: 'antd-doddle',
    libraryTarget: 'umd',

clipboard.png

2M到38KB, 这中间发什么了什么

clipboard.png
上图是用roadhog打包出来的结果,其显示的是开启gzip后能够压缩到的大小,第一次打包的实际大小大概在2M(antd+moment+react+css),后面仔细一想,公司的组件库也才300kb啊,本身是否是哪里搞错了,因此接着就有了下面的探寻之路。es6

  1. 抽离css(300kb),因为此npm库是基于antd的,因此就没有再把antd的css打包一次的必要了。基于roadhog给予的提示,配置了disableAntdStyle为false,css文件降到2kb;
  2. 接着上面,虽然是基于antd的,但并无彻底用到antd的全部组件,其官方提供了一个按需打包babel插件babel-plugin-import,并在babelrc中配置, js打包体积由1.6M降为1.2M;
["import", {
      "libraryName": "antd",
      "libraryDirectory": "lib",
      "style": "css", 
    }]
  1. 若是对webpack多了解一下,或者在写一个库以前读过 建立一个 library,就会发现前面两点都是白扯没有用的,由于对于这个库来讲antd就是一个外部依赖(externals),正好roadhog又支持, 打包出来,由1.2M变为38kb, 这是一个质的提高。
externals: {
    react: {
      commonjs: 'react',
      commonjs2: 'react',
        amd: 'react',
    },
    antd: {
      commonjs: 'antd',
      commonjs2: 'antd',
        amd: 'antd',
    },
    moment: {
      commonjs: 'moment',
      commonjs2: 'moment',
        amd: 'moment',
    },
  }

打包大小优化至此就搞定了,但后面发现用roadhog打包库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还得去了解他源码逻辑,因此后面仍是本身写了一个webpack,很是简单的配置。github

ES6以后,光有dist是不够的

在写这个库以前,我曾想到在咱们平常构建时有下面这样一段配置:web

rules: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loader: 'babel-loader',
      query: {
        presets: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react']
      }
    }

这段配置是告诉webpack,node_modules中引用的代码不须要再由babel编译一次,但这些代码仍是会被打包进dist文件的。在如今前端的主流开发套路中,被引用的库更但愿是一个只编译而没有被打包过的,支持按需加载的库。因此dist中被编译打包过的代码再次被打包, 这样就会有没必要要的代码出现。因此这样来看,咱们只须要将代码编译。babel,没错,就是它,可是多文件编译,仍是找个第三方构建工具比较好,我选择了gulp,直接上代码:npm

// 发布打包
gulp.task('lib', gulp.series('clean', () => {
  return gulp.src('./src/**/*.js')
    .pipe(babel())
    .pipe(gulp.dest('./lib'));
}, 'lessToLib')); // lessToLib用于将less文件拷贝贷lib文件夹

编译事后大概是下面这样的,确实只编译没打包,函数基本原样:

clipboard.png

本觉得到这就结束了,可是这才开始。只编译不打包消除没必要要的代码只是很小的缘由,重要的东西我以为换一行说比较好。
不顾语文老师的责骂换行,那什么才是是最重要的:按需打包(tree shaking),对于这种组件和方法库,做为使用者,咱们但愿他能支持按需打包,像lodash和antd这样。因此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去看了他们的package.json,而后发现了这样的配置:

"main": "lib/index.js",
  "module": "es/index.js",
  "name": "antd",

除了认知中的main入口定义,还多了一个module入口.为何须要这样呢,和我同样无知的,能够先读webpack官方的tree shaking,若是不够直观,能够再看一位大佬写的一篇相关文章聊聊 package.json 文件中的 module 字段。看下面代码:

// es6 模块写法 fun.js
export function square(x) {
  return x * x;
}

export function cube(x) {
  return x * x * x;
}

// commonJs写法 fun.js
exports.square = function(x) {
  return x * x;
}

exports.cube = function(x) {
  return x * x * x;
}

// index.js引入
import {
  square
} from './fun.js';

const res = square(10);
console.log('res:', res);

简单来讲,就是index.js打包编译时,引入commonJs写法的fun.js,打包会将square与cube两个函数同时打进来。而引入es6写法的fun.js,只会将square打包。这样的操做,对于如今的主流趋势,就是必须的优化,特别对于lodash和antd这种庞大的库。而要使咱们的库支持这样的操做,咱们须要编译时,禁止babel将es6的module引入方式编译,其实只须要在前面的基础上多配置一个参数:

"@babel/preset-react" // lib的打包方式

["@babel/preset-env", { "modules": false }] // 保留es6模块引入的方式

获得的是下面这样的结果:

clipboard.png

和上面的lib对比,感受更接近原始代码。至此,编译已结束,可是咱们还须要在package.json中加上相应的配置:

"description": "antd后台项目前端组件封装和方法库",
  "main": "lib/index.js",
  "module": "es/index.js",
  "scripts": {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lib": "gulp lib",
    "es": "gulp es",
    "prepublish": "gulp &&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
  "files": [
    "es",
    "dist",
    "lib",
    "utils"
  ],

怎么让库支持多目录输出

由于个人库主要包括组件和方法,我把方法放到一块儿,经过utils做为默认输出。而后项目中引入是这样的:

import { EnhanceTable, WithSearch }, utils from 'antd-doddle'; 

// 要用里面的方法须要再分解一次或经过utils.xxx
const { DATE_FORMAT, idCodeValid } = utils;

虽然感受上不复杂,可是总感受别扭,若是你用过dva,就见过下面这样的引入:

import { routerRedux } from 'dva/router';
import dva from 'dva';

因此我去学习了一下,发现要这样实现也不难
分三步,分目录打包,增长一个输出,并增长内部私有映射,package.json增长一个这个映射目录的输出。具体可查看项目源码。实现后,项目引入是这样的:

import { EnhanceTable, WithSearch }, utils from 'antd-doddle'; 
import { DATE_FORMAT, idCodeValid } from ‘antd-doddle/utils’; // 一步到位

小技巧分享

  • npx执行本地命令

之前咱们不少命令如webpack,gulp命令只有在全局安装(npm install xxx -g)才能够在命令行中直接运行或在项目中安装,经过script定义执行,但在npm5.2之后,咱们能够只项目中安装,而后经过新增的npx执行。好比上面scripts中定义的lib打包("lib": "gulp"),咱们能够直接在命令行中用:

npx gulp
  • 命令行切换npm registry

有可能你和我同样,在处处都是墙的世界,须要在npm,cnpm,公司的npm registry三者之间来回切换,每次都须要这样:

npm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麻烦有没有? 幸亏,这世界有不少牛逼的人,nrm registry是个很好用的工具,下面这样:

// 安装
npm install -g nrm
// 设置入口npm,cnpm,company
nrm add npm 'http://registry.npmjs.org'
nrm add cnpm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nrm add vnpm 'http://npm.company.com'
// 切换入口到淘宝入口
nrm use cnpm

后续

一个春节本身断断续续就在倒腾这个,收获仍是挺大的。后面本身会慢慢去学习怎么加入demo‘,加入单元测试,去建造一个完整的npm库。
源码库:github
npm仓库地址:npm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