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的语法错误或者称之为解析错,以下实例:app
for i in range(0,100) print(i)
程序运行出错:
ide
for语句结尾少了一个冒号
spa
语法分析器指出了出错的一行,而且在最早找到的错误的位置标记了底色
code
即使Python程序的语法是正确的,在运行它的时候,也有可能发生错误。运行期检测到的错误被称为异常。
orm
大多数的异常都不会被程序处理,都以错误信息的形式展示在这里:blog
a = '3'b = 0c = a + bprint(c)
程序运行会抛出异常:
图片
经过try……except:语句进行异常处理:ci
try: 代码except: 遇到异常处理代码
try语句按照以下方式工做;it
首先,执行try子句(在关键字try和关键字except之间的语句)io
若是没有异常发生,忽略except子句,try子句执行后结束。
若是在执行try子句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异常,那么try子句余下的部分将被忽略。若是异常的类型和 except 以后的名称相符,那么对应的except子句将被执行。最后执行 try 语句以后的代码。
若是一个异常没有与任何的except匹配,那么这个异常将会传递给上层的try中。
一个 try 语句可能包含多个except子句,分别来处理不一样的特定的异常。最多只有一个分支会被执行。
处理程序将只针对对应的try子句中的异常进行处理,而不是其余的 try 的处理程序中的异常。
try: a = '3' b = 0 c = a + b print(c)except: print('字符型数据不能与整型数据进行加运算!')
程序运行结果:
异常处理对于程序的正常运行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做用,如上例子,使用了try语句的异常代码,依旧可以正常运转,未使用的则会报错。因此对于容易出现错误或者不知道会不会出错的代码最好使用try语句,这样能大大的提升程序的容错性。try类用法远不仅这么简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深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