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对于儿时的我来讲就是两个印象。一是娘亲说她在生俺以前,年轻时曾经去过西湖。二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哀怨故事都是围绕西湖展开。“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嗯,还有那终于倒掉的雷峰塔,该死的法海老头。西湖的一池水彷佛不是水,而是千百年来痴男怨女的泪水积成。ide
初见西湖是旅行团的大巴上,囫囵吞枣式的在窗边看过一眼后就奔赴目的地了。咋一见,身为南方人的我,对大江大湖仍是看的太多,觉得只是一池湖水罢了。第二日,公司组织都去千岛湖,早餐毕突觉腹痛不已,只得呆在酒店里吃药休息。以为既然来了一次杭州,不出去转转心有不甘,仍是出门去西湖吧。this
坐公交七弯八拐,来到了西湖南门。对,我特地挑选了远离断桥、苏堤的南门,由于这里清静没有过多的游人打扰。正在湖边的椅子上歇息观赏西湖美景时,后面传来当地妇女的歌声。温软的吴语辅以美景、鸟鸣,意境确实很让人感受温馨。3d
西湖多的是桥和树,每座桥其实都是一道风景。断桥因白娘子出名,那些无名的桥其实也别有风味。好比下面的折桥,也挺有江南的意味。blog
桥对于儿时的我,也很复杂。儿时的我,幼儿园在周六日是无论的。母亲还要去江对岸的市场作生意,在经历几回把我反锁在屋里的失败后,只能像拖油瓶同样的把我放在自行车后座带到江对面去。get
每次过大桥的时候,都很曲折。80年代的中国人养分都还不太好,儿时的我连牛奶都没怎么喝过,麦乳精就算最好的东西了。老娘每次骑着女式自行车,费力的上坡,我是数着桥上的栏杆过去的。当时很愤恨这修桥的,为啥要修成拱形,直接拉直很差么?幸亏每次下坡时还能一路飞驰,颇为畅快。it
二十年后的我,过那样的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哪怕带上老娘也不带脸红的。class
这张照片就是我站在一座拱桥上拍的,绿树倒影。要是手上是单反相机就更好了。cli
不是苦笑,是天气太热了。这张照片是请一个上海来的阿姨拍的,她的女婿是北京人。据说我是北京过来的,颇为亲切。帮人也拍了几张,毕竟不与美景合影,为人生之憾事。方法
古时的文人,若能留名千古,搭上老命都在所不辞。中国人讲究名节,视名誉如生命。不知现时的国人,还有这样的气节么?能在西湖畔立此牌坊,是光宗耀祖的事情。im
西湖是一步一景,其实无所谓拍照的角度和方法。你怎么拍都是美景,胚子太好就不用化妆了。
长椅,柳树。这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一路上看到几个外国大妞躺在椅子上,她们把这里当大学的长椅了么?
夜幕降临,还正好去了一趟河坊街。东西没啥买的,不事后建的建筑仍是有些意思。
部门老大晚上请客吃饭,吃的好很差?直接上图为证。
编辑部的传统没丢,杨总应该欣慰了。
回程,回北京,回到那喧闹的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