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名词记录2015/5/10-2015/5/15

cached 和buffers

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从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须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再也不读的内容不断日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做集中进行,减小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升系统性能。linux有一个守护进程按期清空缓冲内容(即写如磁盘),也能够经过sync命令手动清空缓冲。举个例子吧:我这里有一个ext2的U盘,我往里面cp一个3M的MP3,但U盘的灯没有跳动,过了一下子(或者手动输入sync)U盘的灯就跳动起来了。卸载设备时会清空缓冲,因此有些时候卸载一个设备时要等上几秒钟。 

修改/etc/sysctl.conf中的vm.swappiness右边的数字能够在下次开机时调节swap使用策略。该数字范围是0~100,数字越大越倾向于使用swap。默认为60,能够改一下试试。html

--linux

二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讲,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而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
buffer是由各类进程分配的,被用在如输入队列等方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个进程要求有多个字段读入,在全部字段被读入完整以前,进程把先前读入的字段放在buffer中保存。
cache常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若是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因而该文件便被作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数据库

静态缓存和动态缓存

静态缓存:在WEB程序上通常是以.html页面为主的程序,当有新的内容发布就必须的马上生成相对应内容的静态html页面,每一条内容信息都对应一个静态html页面。缓存

        动态缓存:在WEB程序上通常是除.html页面之外的动态语言程序,当有新的内容发布并不须要像静态缓存那样马上生成相对应的内容的静态html页面,而是保存在数据库中,当用户访问相关内容信息时,就向后台服务器发出请求,后台服务器就会生成相对应的内容静态页面。服务器

        静态缓存的优势在于同步频率能够由用户本身设定,高和低都不会显著影响WEB SERVER的性能,也不会显著服务器的性能,利用静态缓存机制后会提升WEB服务器的响应能力,打开的速度很好,更好的用户体验度,更重要赢得访问者的欢心。可是一样也具备必定的代价就是WEB空间需求增长,为了实现同步更新,就必须执行大量的操做,统计,从新写入。或者是改变内容后,还要从新生成,若是不注重既时性,那也要按期从新更新全部静态文件。可是对于通常的企业网站来讲,信息量不是不少,采用静态缓存是一个很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对于搜索引擎来讲又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体验,如今搜索引擎对于html语言是很是友好的。25亿企业网站管理系统为了给用户一个更好的体验度,采了静态缓存的机制。app

        动态缓存的优势既时性比较好,生成是触发式的,这样可让后台部分少去了不少操做,后台干预的操做也大大减小了。可是也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使用动态缓存会增长WEB SERVER服务器的负担。用户在访问页面因为先由服务器生成缓存,打开的速度会下降,对于动态页面能够能过缓存来提速和减轻WEB SERVER服务器负担。性能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