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解决方案

阅读 是一种极其便利地获取外界信息的方法。人人都很熟悉“阅读”,但不多人可以说得清“如何阅读”,由于,每一个人都不同。我近乎执拗地认为:“针对自身定制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下内容来自平常积攒的零散经验,依据的原则以下:
  • 全流程 :包含我的知识管理的各要素(学习-保存-分享-使用-创新),在这里分为三个部分。
  • 跨平台 :基于我的喜爱与工做须要,平时必须同时使用Windows、OSX、iOS系统。因此,本解决方案以“包打天下”为目标,力争多平台“无缝”切换。

本文定位:针对本人定制一套完整的阅读流程,最终目的是使其固化以造成习惯,读者可参考并定制符合本身需求的系统。php


1、阅读素材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来源问题,有“料”才能阅读。获取到的阅读素材经过既定的分类标记方式进入暂存区,根据须要随时调用阅读,通过大脑的加工,造成知识,同时将素材做归档处理。
注:管理阅读素材,尤为是书籍,其实有不少方法:数据库(如豆瓣、itunes等)、图书馆式等,它们分别适合不一样的情形。对于我来讲,最经济实用的是传统的文件夹管理方式,维护成本极低。请读者自行酌情选择。html

(素材获取→分类标记存储→调用阅读→归档)node

素材获取

个人阅读素材来源:web

  1. RSS:一直以来RSS都是我很是重视的多元化/碎片化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2. 电子书:电子书近年来成为我阅读的主力,主要有PDFEpubmobi/azw3格式。
  3. 纸质书:专业书籍及暂无电子版可买的书,就从亚马逊购买纸质书,虽然笨重但阅读体验很好。
  4. 视频:通常经过TED、网易公开课及电影视频网站获取。
  5. Podcast:音频素材来源,用于听一些有意思的节目,好比冬吴相对论 。

分类标记

对于书籍类素材,根据以前设定好的规则(本文只摘出阅读相关部分),暂存入对应的库中。 分类标准以下:
数据库

其中,“类别”对应文件夹命名,

“书名·做者·发行年份”对应文件名,如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1813.azw3微信

非书籍类的资源,均经过相应的app来管理:RSS用Reeder,能够多平台同步阅读进度。而平时获取的好的网页内容则经过收集到Pocket中稍后阅读。播客资源用instacast内置帐号同步管理。app

调用及归档

平时将想要阅读的书籍从库中移入想读文件夹,阅读前将文件导入相应阅读器中,遵循如下原则:
PDF → iPad中的PDF Expert
Epub → iPad中的iBooks
Mobi/awz3 → Kindle
阅读完毕后,将已读过的书籍移入已读文件夹,这样方便管理,也易于进行按期统计。
“清空”阅读器(iPad/Kindle)后,接着补充新的内容,如此往复。编辑器

2、阅读过程

这部分是重中之重,至关于对外界信息加工转化为本身全部的过程。根据素材内容不一样,采起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工具

素材分类

  1. 消费类:供消遣的内容,具备有趣、时效性强等特色,一般是使人愉悦的过程。例如:大多数RSS、新闻、微博、微信、Podcast、电影等。
  2. 生产力:供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智慧的内容,具备枯燥、耐用的特色,一般是辛苦繁复的过程。例如:工具书、通识类、专业著做等。

目标:力争提升“生产力”的比例阅读“生产力”的过程愉悦有趣的。
固然,每一个人对类别的定义不一样,具体哪些素材属于消费类,哪些属于生产力,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时候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转化的。学习

阅读时机

按照生活中的场景划分,知足条件就开始阅读,不用过于在乎是否读的完,是否太仓促。

  1. 碎片化阅读:咱们最常接触的就是碎片化时间,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碎片化时间就是指平常工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零碎的时间段,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天天都有着大量而又短暂的碎片时间供咱们使(huī)用(huò)。要把它利用好就须要先找出属于你本身的碎片化时间。方法以下:①画出你的时间线。②总结时间使用的规律,剔除大块的固定的时间(如例会,工做高峰期、吃饭、睡眠时间等)。③剩下的就是能够利用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时间主要用来阅读RSS、Podcast、短视频、邮件、小说等“消费类内容”

  2. 整块阅读:没有特别安排的晚上、周末以及假期等相对较长(大于一小时)的时间段都适合进行整块阅读。
    整块阅读时间主要用来阅读书籍、电影、公开课、专题演讲等“生产力内容”

阅读方法

不管《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泛读)、分析阅读(精读)、主题阅读法,仍是拆书帮便签式读书法,都是很是好的阅读方法,在此再也不赘述,请阅读原著。我只谈一下我的对阅读的理解:

泛读: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最佳方法。

首先翻看封面、扉页的介绍,而后阅读目录结构,最后浏览重点章节。这么作的好处是能够花较少的精力,获取整本书的“缩略图”。从而判断这本书:
-是否值得精读?
-是否适合如今读?(有些书籍并不适合如今的本身)
-适合采用哪一种方式去读?(属于“消费类”仍是“生产力”)

精读:指深刻细致地研读。分为三个层次:
  1. 弄清做者说的什么?
    -首先经过“泛读”分类
    -找到整本书的“中心思想”
    -梳理书籍结构
    -理解做者意图
  2. 理解做者描述的主要内容
    -找到本书中的“关键词”
    -找到本书中的“关键句”
    -找到这些关键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找到做者对此下的结论(答案)
  3. 对整部书做批判性思考
    -切忌妄下结论,真正读懂才可评判
    -尊重做者,有反对意见时要有理有据。
主题阅读:当精读过程当中发现(不一样书的观点存在)矛盾或想要深刻了解某个领域时,就须要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灵活运用泛读和精读,即找出全部相关主题的素材,优先泛读全部素材→针对部分书籍使用精读→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阅读输出

阅读输出,包含作阅读笔记、分享、接收反馈并改进的过程。

关键词

阅读过程当中,随时标记/提炼关键词,并将它们录入到Mindnode或Freemind中。

随着关键词句的增多,试着将它们链接起来,逐渐弄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至此,总体结构已完成梳理,造成一幅思惟导图。

那么,问题来了…… 以上方法是在iOS端/Mac操做的,若是我平时只能使用Windows怎么办??

有办法!不管Mac下仍是手机、Pad中作的思惟导图半成品,都随时能够经过QQ和iCloud Drive 互相同步数据。方法以下:

  1. 在Mac或iOS的Mindnode中,将思惟导图导出为Freemind文稿(*.mm格式)

  2. 借助QQ的发送到电脑功能将文件传入PC,方便快捷!

  3. 打开收到的*.mm格式文件便可尽情发散思惟,Handoff掉剩下的内容。

  4. 当想把PC中编辑好的导图回传给iOS或Mac时,只需打开iCloud Drive网站

将*.mm文件拖动到Mindnode文件夹便可经过iOS/Mac端的Mindnode访问该文件。

(注:因为目前iCloud Drive还不是那么稳定, 特别是上传功能,因此能够暂时拿坚果云之类的网盘代替,善用“打开”同样能用)

笔记

在完成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填充本身总结的内容。
首先,将思惟导图导出为Markdown(中文名叫“标记概要”,使人陶醉的翻译……)

将Markdown格式的提纲导入到Editorial

将会获得格式整齐的Markdown大纲——这就是接下来阅读笔记的“骨架”!

接下来的事瓜熟蒂落,把“骨架”变成有血有肉的文章!

分享

最后,检查一遍行文、配图,只需稍微调整一下格式便可分享到本身的博客或其余平台。

分享阅读的过程与心得,若能帮到读者更好,一样也是对本身这段阅读经历画上一个句号。更重要的是,经过与网友的互动,能够更加完善本身对内容的理解。

收工

经过撰写本文,我巩固、改进了本身的阅读方法,离真正掌握阅读更近了一步,你呢?
多说无益,行动吧


附录

本文用到的设备及app(注:您彻底不必照搬,挑选适合本身的便可。
PC:

  1. Freemind 用于关键词整理。
  2. QQ 虽然不如某些剪贴板同步、文件共享app专业,但胜在随时取用。
  3. 马克飞象 Web端Markdown编辑器,用于阅读心得、笔记的最终整理。

iOS:

  1. Mindnode 随时在iPad和iPhone中整理想法,经过*.mm格式与PC端的Freemind共享,经过导出Markdown输出文章结构至Editorial等。
  2. Drafts 做为手机端碎片文本中枢,随时随地收集并迅速将内容转到其余平台。
  3. Simplenote 简洁的文本管理器,用于iPhone和iPad间的素材文本秒同步。
  4. Editorial for iOS 极品Markdown编辑器,用于整理iOS端的碎片文本内容。
  5. PDF Expert 提供iOS端最佳的PDF阅读体验。
  6. iBooks 很是好用的Epub阅读软件。
  7. Paper by FiftyThree 易用的手绘app,用于绘制文章中所需的示意图。
  8. Reeder RSS客户端,阅读输入来源之一。
  9. Instacast 播客客户端,用于收听音频广播。
  10. Clips iOS8下的共享剪贴板的app,操做便捷。

全平台:

  1. 印象笔记 替代大脑,做为知识归档的“仓库”,供随时取用和改进。
  2. iCloud Drive坚果云 等提供云端的同步与存储,其中坚果云提供WebDav功能。
  3. Kindle 专门用于阅读mobi格式电子书,阅读效果一流。
  4. Pocket 网页类文章的稍后阅读,多平台同步。

未来会引入的工具……:

  1. Scrivener 神级写做软件
  2. DEVONthink 一样神级的知识管理软件

反馈与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