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报告

一 本书主线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本书的实质在于强调主动阅读,并详细地给出了指导意见。用一句话归纳本书的主旨的话,应该是 读任何书都应该带着问题阅读并能对阅读中看到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才能算得上前文说的主动阅读。
 
二 本书脉络
  本书主要围着两大主题进行组织,第一:按照阅读的四大层次进行介绍;第二:按照阅读书籍的类型进行介绍;这里的介绍都指的是阅读的方法。
  首先,按照阅读的四种层次能够分为:
  1. 基础阅读:目的在于回答某个具体的句子在说什么?通常人在具有了某些语言的基本能力以后就应该能够进行这种类型的阅读;
  2. 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或粗浅的阅读,通常两种目的: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并掌握一本书的轮廓;粗浅的阅读一本较为困难的书,对书的总体有个把握;
  3. 分析阅读:目的在于详尽地了解一本书的观点,并对它们作出本身的判断(赞成或不一样意,理由是什么?)
  4. 主题阅读:目的在于经过阅读一系列的书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比起前面的阅读类型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其次按照阅读书籍类型分:
  1. 实用主义:
  2. 想象文学
  3. 故事,喜剧与诗
  4. 科学和数学
  5. 哲学书
  6. 社会科学
  除此以外,本书还探讨了心智与阅读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阅读超出本身能力范围以外的书,那样才能提升心智。
 
三 本书主干及主要观点
  阅读一本书应该可以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1.   总体来讲,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书的脉络是什么,大致怎么谈的? -- 对应到检视阅读或分析阅读阶段1
  2.   做者主要说了什么?具体怎么说的?如何支持论点? -- 分析阅读阶段2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所有有道理仍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阅读阶段3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阅读时须要记录笔记,缘由是: 1 保持清醒;2 若是写不出来,就没法证实本身想明白了;3 写下来,易于记忆及回顾;
  (PS:想起了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阅读就像消化一本书,光输入不行,还得有输出,这个输出就是一个提炼思考的反复过程)
 
  作笔记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中用来回答关于书的架构方面的问题;
  2.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中用来具体记录做者的观点以及如何论证,以后加入本身的观点;
  3.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中,用来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就一个单一的主题,把全部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主动阅读的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必要条件是须要可以评论一本书的观点,提出批评;
 
  如何进行四个层次的阅读?
  1 基础阅读:回答“这个句子说什么?”
  2 检视阅读:本质上是系统化的略读,但是没这么简单。书中提供了两种检视阅读的方法,对应不一样的目的:
  •   略读,目的在于决定一本书值不值得作后续的分析阅读,以及在时间有限的状况下,挖掘一些东西;很明显,拿到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埋头苦读,至少得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书都作分析阅读。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看书名页,有序言;研究目录页;若是书有索引,也要看下,从索引能够大概了解到一本书的子主题;出版者介绍,至少能知道书的主要卖点;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摘要很重要;随便翻翻,看个一两段;
  • 粗浅的阅读,目的在于当阅读一本难度较大的书的时候,不可能一遍就所有看懂,可是停下来反复揣摩又容易打消积极性,这时候作一次检视阅读便恰到好处,有个简单的通读至少对书的总体有个了解,易于后面的分析阅读。
  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时间,若是时间拉得过长就失去了检视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对于阅读速度要有所控制,这个须要根据材料的复杂度和需求来自由调节。书中提到了一个不少人都会犯的毛病,就是眼睛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回退或逗留,这样作会大大下降阅读的速度,纠正办法有一个是用手指指示正在阅读的文字而后以必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眼睛跟着手指阅读。
  
     3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  这本书大致上在谈什么?
    • 规则1(类别): 知道本身在读的哪一类书,越早越好,最好阅读前:要知道书是关于理论的仍是实用的,若是没法从书名进行判断,能够经过检视阅读;
    • 规则2(归纳):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经过前言和检视阅读;
    • 规则3(架构):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总体的架构:便于理解书的架构,从总体上把握 一本书;
    • 规则4(问题): 找出做者要问的问题:做者在写做时都有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PS:例如本书,主要的问题即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  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做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 规则5(共识):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做者达成共识:什么是重要单字?多是让你头痛的字,多是非平常用语中出现的字,做者可能会主动告诉你(加括号,斜体,加剧等),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统统都有多是重要单字;某些多义词,须要找出共通的词义,由于读者可能和做者理解的不同,能够经过上下文已经了解的字句,辨别出做者的同义字,总之,须要精准的理解做者所用字的意思才能和做者达成共识;
    • 规则6(主旨): 将一本书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哪些句子多是主旨?多是读起来吃力的句子;做者所下的确定或否认的判断,以及理由;标有下划线或标粗的句子;包含关键字的句子;
    • 规则7(论述): 从相关语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这是比前两个规则更高层次的规则,之前面为基础,能够整理主旨句,经过主旨句来架构,要确认做者认为哪些是假设,哪些可以被证明,做者的真正观点;
    • 规则8(解答): 找出做者的解答:这个和规则4是对应的,既然做者有问题,确定在书中会给出解答,重点要理解做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PS:例如本书,做者解决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可是须要咱们本身实施,并作出相应的修改;
  •  对做者的论点进行评论,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 规则9(完整):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或评论;
    • 规则10(平静):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 规则11(理由):尊重知识与我的观点的不一样,在做任何评断以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论说明和我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PS:本书就大部分是做者的我的观点;
    • 若是反对做者的观点,须要谨慎当心,首先不要带我的情绪,声明好本身的前提或假设,找出做者不足的缘由:知识不足?知识有错误?推论不合逻辑?分析不够完整?总之反对须要给出充足的理由。PS:也能够参考网上其余人的观点
   4 主题阅读: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难度最高,包含了前面的三种阅读:
     准备步骤: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检视阅读书单上全部的书,肯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创建起清晰的概念;
     阅读步骤:
  1. 找出相关章节:主题才是关键,而不是那些书;
  2. 带引做者与你达成共识,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这个很是关键,也和前面的分析阅读不一样,由于是从不少书中找线索,因此须要让做者和你打成一致;
  3. 理清问题,并按顺序列出来:对应规则4,如今的问题不是做者题的,而是你提的,要把问题详细化,步骤化,细化成子问题;
  4. 界定议题:各位做者的意见可能不一样,咱们要找出它们分门别类;
  5. 分析讨论: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提问题,并知道为何;也要知道这些问题的不一样答案及缘由;还要知道支持分类这些答案的证据在哪;
  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依照阅读书的类型的不一样,这些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规则1的目的便在于此。
  做者给出了不少类型的书目的阅读方法的建议,我最感兴趣的事实用主义的书。
  如何阅读实用主义的书:
  1.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做品能够解决本身提出的问题,可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解决;
  2. 类型:说明规则的和阐述造成规则的原理;PS:我的比较喜欢后者
  3. 四个基本问题变成:1 这本书谈什么?2 这本书的主旨及具体主要的论述;3 内容真实么?以本身的真实体验来判断;4 这本书与我何干?赞同就要采起实际行动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不是全部书都要读,要读超出能力范围以外的书,那样才能提升心智;好的阅读,也是主动阅读,不仅是对阅读自己有做用,也不仅是对咱们的工做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咱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四 读后感及主要观点评价
  绝不夸张的说,这本书在必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阅读的见解,之前我看书都是先看评价,若是你们都说好,就拿起来苦读,虽然也作笔记,但是重点不突出,有些书仅仅记录的是一些事实,即使有做者的观点,也不会强迫问本身做者对在哪里?哪些接受哪些不接受?相信大部分人阅读都会此,这种方法至少有两点问题,1 不分青红皂白拿起书就看,容易浪费时间,也不易于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2 笔记要有所侧重,既要有事实和做者的观点,也要有本身的观点,要有思考的接受。始终以为中国高中学生都应该通读此书,才算真正学会阅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之后读书,我会充分利用这几种阅读方法,对笔记也各有侧重,最后对于进行分析阅读的书再写出阅读报告,强迫本身不断回答4个基本问题,并附上思惟导图。再把我最喜欢的《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分析阅读读一遍。
 
五 本书优势与缺点
   
本书深刻分析了如何阅读书籍,并给出了可执行的步骤,整本书架构清晰,对读者也是很友好的,对关键字句都加粗了,能够说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六 附录:思惟导图分享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