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企业IT安全解决方案

作者: 陈盛荣


题记:

安全是个技术+管理(人、流程)的问题。

技术解决的层次1. 基础安全服务 (认证、授权、审计) 2. 基础设施层(IPS, WAF) 3. 软件层  3.1 OS   3.2 应用APP (协议、漏洞)  4.安全服务(服务开发、管理、运营)

管理解决的层次 1. 人 (安全意识、社会工程学)   2. 流程、制度方法论   3. 物理隔离


IT安全架构概貌

一、IT安全架构来由

IT安全架构在企业中存在,存在即是合理,但是为什么存在?那么IT安全存在的理由是啥?为了解决事件!为了解决企业在实现赚钱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安全事件。通过IT安全架构的规范指导,建设和完善企业的IT系统与数据资产、流程;通过技术手段和流程来控制、降低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利润顺利达成率。下图IT安全实践流程演示了IT安全架构的重要位置。

IT安全实践流程

二、IT安全架构设计方法

安全这东西,要是没有发生些什么事故,往往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况且安全与方便往往也是相悖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总要互相权衡。在保证业务可用的情形下,实施安全策略。

1.       风险分析 (节点)  

目的是为了识别风险 (没有风险,安全防护就不存在了)

2.       安全架构设计通式

2.1    逻辑架构 (人+技术+流程)

安全边界、安全管理、安全情报CTR、安全响应、安全风险分析(big data analysis)、数据安全(隐私、泄密、灾难恢复)、应用安全(防病毒策略)、基础设施安全。

2.2    物理架构

网络拓扑 (IPS +TAP +WAF+FW +Router+ SW + host IP)。

网络场景(TAC、GRE、DMZ、Extranet、合资厂)。

3.       建立流程和规范

基于现在的业务场景考虑并且要着眼将来变化,trade off业务需求与安全考虑;流程可理解参考并且可实施。

4.       安全架构实施

资源(人力,财力),进行项目管理的方式,有timeline,有mile stone。

5.       安全可持续

5.1落实流程、安全变更走流程

  变更有申请、审批、测试以及验证,在实施过程中,有日志可审计,复核以及后续分析。

5.2 整合安全流程、安全指导,供参考

5.3 技术提供监督、监控手段 (信息上报 + 漏洞扫描器)

 

三、风险控制

3.1 事前安全

在发生安全事件前,我们必须对有IT风险有清晰的分析。正所谓无孔不入,安全的防护城墙如果是密不透风的,那倒是挺安全的。但是偏偏我们的服务要对外提供,跟外部必须要有数据交换,于是没有办法,在城墙上只能打孔钻洞(譬如web http 80/443),甚至开一个城门(城际DC专线)等。进而,我们必须在洞、城门上安排哨兵(防火墙FW)放哨,来保证城墙的安全。

3.1.1 风险点架构性分析与整改

1.       现状+场景描述

网络拓扑架构收集,以及外网Hosting IP收集。

对于外网IP的收集,企业能否有自动收集整个网络拓扑中的IP?可以借助用户终端的工具,服务器工具收集,其他通过分析防火墙策略进行识别。

2.       风险

A 部署位置是否对?譬如proxy部署在DMZ区

B 安装的OS

C patch是否更新

D 端口开放是否合理,(多开、错开)

E 是否应该物理隔离,逻辑隔离(不同的VLAN)?

F 是否增加硬件隔离(譬如是否要FW)

G 是否安装杀毒工具软件

H 网络通道是否要加密 (譬如v*n通道)

I  配置是否正确

J 是否有审计日志

K 是否有权限控制

L 环境安全(风火水电)

M 员工权限管理(初始化、激活、冻结、回收)

N 密码管理 (复杂度,周期变更)

3.       整改建议

A 调整产品部署位置

B 根据安装的OS,识别出高危漏洞

C… 针对风险一一给出破解的招数

3.1.2 工具保证

 1. 产品上线前扫描

   对上线的产品,进行配置与代码的自动扫描,给出建议,最常见的譬如产品字段的,危险函数,缓冲区溢出,数组越界等。

   对于Web类产品,通过CGI扫描器,对其进行常规漏洞测试,包括SQL Inject, XSS,Head, 跳转漏洞,弱密码,跨目录,CRLF攻击等等。

 2. 加固的系统镜像,自动给系统漏洞patch

 

3.1.3 蜜罐诱饵的部署

 为了方便快速识别入侵者,部署蜜罐,守株待兔。

 

3.2   事中安全

安全看起来,好像只有事前,事后。就是事前整治,事后擦屁股,不关事中什么事。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事中能做到立体监控,动态发现,对事件的及时发现与风险的有效控制是有极大的作用的。

1 权限Review

定期自动化的权限Review,识别僵死权限,回收无用、或者过度授权的权限

2 认证持续改进

认证持续改进有两方面,一是要考虑用户体验,提升用户达到认证可达的情况,使用产品用起来,“爽”。

另一方面是在攻防背景下,认证的堵漏和补缺,也可考虑借力大数据分析。

3 审计操作

数据分析是这个环节的重点,建立识别风险的模型。

4告警监控

建立立体监控的网络,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甚至风火水电要素。

5人员培训 (责权明晰)

培训安全意思,让每人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工作要点,在发生安全事件的时候,能快速的响应,信息能平顺的流转到各个节点(人员)。

3.3   事后安全

我们不希望发生安全事件,因为一旦发生,都会有人站出来承担。但是如果一直没有类似的事件的话,安全也难以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是领导可能无法感知安全的风险,也就无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快速响应

         发生安全事件后,考量第一是快速响应,知会相干人,并且止血。

 2 加固

        加固是个大话题,大可以到网络的安全加固,小可以到apk dex的加固,甚至是几行代码级别的加固。反正就是有事做,安全加固的级别不同,工作量也就不同。

 3 总结

         回顾整个安全事件,由于。。。。导致。。。。。加强。。。。。保证下次不再发生。

         自动风险识别以及大数据结合的风险预警应该是不断前行的方向。

 

四、IT架构云方向

云计算是一种更方便的共享资源池(网络、服务、计算、存储、应用等)模型;一种支持按需扩容、缩容;保证高可用、可降低功耗的平台技术。

在云趋势的状况下,有专家建议是否企业网络边界的GRE区、DMZ区都迁移到公有云上,从而降低内网的安全风险。但同时对云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什么是云安全?参考《SymantecCloud Security Broker》的一个架构图:

云安全架构

构建云安全需要做下面四件事情:

1.       构建云的安全访问代理层 (Cloud AccessSecurity Broker)

从入口层级进行访问控制,可以更快的发现安全风险。

2.       构建云的数据保护层

云数据的安全是SaaS层的核心内容,通过DLP和Crypto等产品,识别核心数据资产,对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数据安全等级。

3.       构建云风险发现平台

通过对IaaS层的workload&network,结合用户行为(UEBA  User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构建风险识别模型。

4.       构建云可视化平台

Seeing isbelieving.

更加方便的云安全的运维,帮助非专业人士理解云安全。

  

尾记:      

        作为读者而言是不是感觉 安全知识知道的越多,越感觉不安全呢?哈哈。其实安全知识了解的越多,越会认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电影《方世玉》中一位师伯,嘴巴经常挂着“安全第一”,但最终还是挂了。。。说到底,安全是为企业生存和利润服务的,如果企业的生存和利润都无法保证,安全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

         IT安全一直在进化和演进,从单机安全、集群安全到云安全,从主机物理化到虚拟化,技术在变化,安全也要跟上趟。

参考

1.http://www.opensecurityarchitecture.org/cms/foundations/osa-taxonomy

2.http://www.opensecurityarchitecture.org/cms/foundations/osa-landscape

3.http://aws.amazon.com/security

4. Get Your Headin the Cloud: A Practical Model for Enterprise CloudSecurity  http://www.rsaconference.com/writable/presentations/file_upload/spo1-w04-get-your-head-in-the-cloud-a-practical-model-for-enterprise-cloud-security.pdf

5.10条云计算安全成功之路 http://www.cloud-council.org/deliverables/CSCC-Security-for-Cloud-Computing-10-Steps-to-Ensure-Success.pdf

6. http://www.hwclouds.com

7. http://e.huawei.com/cn/all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