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中的eval学习与应用

1、bash命令处理的12个步骤;
php

一、将命令行分红由固定元字符集分隔的记号;

SPACE, TAB, NEWLINE, ; , (, ),<, >, |,&node


记号类型包括单词,关键字,I/O重定向符和分号。

二、检测每一个命令的第一个记号,查看是否为不带引号或反斜线的关键字。

若是是一个开放的关键字,如if和其余控制结构起始字符串,function,{或(,则命令实际上为一复合命令。shell在内部对复合命令进行处理,读取下一个命令,并重复这一过程。若是关键字不是复合命令起始字符串(如then等一个控制结构中间出现的关键字),则给出语法错误信号。

三、依据别名列表检查每一个命令的第一个关键字;

若是找到相应匹配,则替换其别名定义,并退回第一步;不然进入第4步。该策略容许递归别名,还容许定义关键字别名。如aliasprocedure=function

四、执行大括号扩展,例如a{b,c}变成ab ac


五、若是~位于单词开头,用$HOME替换~。

使用usr的主目录替换~user。

六、对任何以符号$开头的表达式执行参数(变量)替换;


七、对形式$(string)的表达式进行命令替换;

这里是嵌套的命令行处理。

八、计算形式为$((string))的算术表达式;


九、把行的参数,命令和算术替换部分再次分红单词,此次它使用$IFS中的字符作分割符而不是步骤1的元字符集;
linux

 

十、对出现*, ?, [ / ]对执行路径名扩展,也称为通配符扩展;程序员

十一、按命令优先级表(跳过别名),进行命令查寻;shell

十二、设置完I/O重定向和其余操做后执行该命令。
数据库

2、关于引用编程

一、单引号跳过了前10个步骤,不能在单引号里放单引号
二、双引号跳过了步骤1~5,步骤9~10,也就是说,只处理6~8个步骤。bash

也就是说,双引号忽略了管道字符,别名,~替换,通配符扩展,和经过分隔符分裂成单词。
双引号里的单引号没有做用,但双引号容许参数替换,命令替换和算术表达式求值。能够在双引号里包含双引号,方式是加上转义符"\",还必须转义$,`, \。
函数

3、eval的做用;学习

eval的做用是再次执行命令行处理,也就是说,对一个命令行,执行两次命令行处理。这个命令要用好,就要费必定的功夫。我举两个例子,抛砖引玉。

一、例子1:用eval技巧实现shell的控制结构for

用eval技巧实现shell的控制结构for。

 

[root@home root]# cat myscript1
#!/bin/sh
evalit(){
       if [ $cnt = 1 ];then
               eval $@
               return
       else
               let cnt=cnt-1
               evalit $@
       fi
       eval $@
}
cnt=$1
echo $cnt | egrep "^[1-9][0-9]*$"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shift
       evalit $@
else
       echo 'ERROR!!! Check your input!'
fi
[root@home root]# ./myscript1 3 hostname
home
home
home
[root@home root]# ./myscript1 5 id |cut -f1 -d' '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注意:bash里有两个很特殊的变量,它们保存了参数列表。

 

$*,保存了以$IFS指定的分割符所分割的字符串组。
$@,原样保存了参数列表,也就是"$1""$2"...

这里我使用了函数递归以及eval实现了for结构。
当执行eval $@时,它经历了步骤以下:
第1步,分割成eval $@
第6步,扩展$@为hostname
第11步,找到内置命令eval
重复一次命令行处理,第11步,找到hostname命令,执行。

注意:也许有人想固然地认为,何须用eval呢?直接$@来执行命令就能够了嘛。

例子2:一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错误!这里给个典型的例子你们看看。

 

[root@home root]# a="id | cut -f1 -d''"
[root@home root]# $a
id:无效选项 -- f
请尝试执行‘id --help’来获取更多信息。
[root@home root]# eval $a
uid=0(root)


若是命令行复杂的话(包括管道或者其余字符),直接执行$a字符串的内容就会出错。分析以下。
$a的处理位于第6步──参数扩展,也就是说,跳过了管道分析,因而"|", "cut", "-f1","-d"都变成了id命令的参数,固然就出错啦。
但使用了eval,它把第一遍命令行处理所得的"id", "|", "cut", "-f1","-d"这些字符串再次进行命令行处理,此次就能正确分析其中的管道了。

 

总而言之:要保证你的命令或脚本设计能正确经过命令行处理,跳过任意一步,均可能形成意料外的错误!

例子3:设置系统的ls色彩显示

 

eval $(dircolors -b/etc/dircolors)


eval语句通知shell接受eval参数,并再次经过命令行处理的全部步骤运行它们。
它使你能够编写脚本随意建立命令字符串,而后把它们传递给shell执行;
$()是命令替换,返回命令的输出字符串。
其中dircolors命令根据/etc/dircolors配置文件生成设置环境变量LS_COLORS的bash代码,内容以下

[root@localhost root]# dircolors -b> tmp
[root@localhost root]# cat tmp
LS_COLORS='no=00:fi=00:di=01;34:ln=01; ......
export LS_COLORS
#这里我没有指定配置文件,因此dircolors按预置数据库生成代码。
其输出被eval命令传递给shell执行。


eval是对Bash Shell命令行处理规则的灵活应用,进而构造"智能"命令实现复杂的功能。
上面说起的命令是eval其中一个很普通的应用,它重复了1次命令行参数传递过程,纯粹地执行命令的命令。
其实它是bash的难点,是高级bash程序员的必修之技。

 

4、命令优先级表
一、别名
二、关键字
三、函数
四、内置命令
五、脚本或可执行程序($PATH)



5、鉴于一些学习中会遇到的困惑,我再给出一些有趣的命令。

一、command builtinenable

上面的命令行说起过,第11步会进行命令查找,那它的具体过程如何呢?
它的默认查找次序为函数,内部命令,脚本和可执行代码。咱们每每要在实际编程中跳过一些查找项以知足必定的功能需求。这时候就要用到这三个命令来施展魔法~~

二、command

跳过别名和函数的查找,换句话说,它只查找内部命令以及搜索路径中找到的脚本或可执行程序。
这里举个有趣的例子。

 

[root@home root]# type -all pwd
pwd is a shell builtin
pwd is /bin/pwd
[root@home root]# cat myscript2
#!/bin/sh
pwd(){
       echo "This is the current directory."
       command pwd
}
pwd
[root@home root]# ./myscript2
This is the current directory.
/root

 

我用pwd()函数取代了内置命令pwd以及外部命令/bin/pwd,而后在脚本里执行内置命令pwd。在这里咱们为何要用command呢?是为了不函数陷入递归循环,由于函数名与内置命令同名,而函数的优先级比内置命令高。

三、builtin

顾名思义,它只查找内置命令。这个命令很简单,就很少说了。

四、enable

与builtin相反,它屏蔽一个内置命令,容许运行一个shell脚本或同名的可执行代码而无须给出彻底路径名。
举个例子吧。

pwd命令有两个,一个是shell内置的,一个是可执行程序。

当执行一些奇怪的路径名后,shell内置的pwd会打印出"错误信息",但外部的pwd会打印出当前目录的"原来面目"。请看下面:

[root@home root]# cd //
[root@home //]# pwd
//
[root@home //]# type -all pwd
pwd is a shell builtin
pwd is /bin/pwd
[root@home //]# /bin/pwd
/
[root@home //]# enable -n pwd
[root@home //]# pwd
/

 

这样,用enable -n屏蔽内置pwd命令后,就能够用外部pwd打印出正确的路径名了。

Bash博大精深,但愿你们好好学习。:)

6、关于本文

本文是home_king兄发在LinuxSir.Org 讨论区的一个专题《【Bas命令行处理】[详解]》,我看这篇文档写的很不错,适用新手,就整理出来了,并对段落进行了相应的排版和格式化,以方便你们阅读;

转自:http://www.linuxsir.org/main/?q=node/134

1. eval command-line

其中commandline是在终端上键入的一条普通命令行。然而当在它前面放上eval时,其结果是shell在执行命令行以前扫描它两次。如:

pipe="|"

eval ls $pipe wc -l

shell1次扫描命令行时,它替换出pipe的值|,接着eval使它再次扫描命令行,这时shell把|做为管道符号了。

若是变量中包含任何须要shell直接在命令行中看到的字符(不是替换的结果),就可使用eval。命令行结束符(;| &),Io重定向符(< >)和引号就属于对shell具备特殊意义的符号,必须直接出如今命令行中。

2. eval echo \$$# 取得最后一个参数

如:cat last

eval echo \$$#

./last one two three four

four

第一遍扫描后,shell把反斜杠去掉了。当shell再次扫描该行时,它替换了$4的值,并执行echo命令

3.如下示意如何用eval命令建立指向变量的“指针”:

x=100

ptrx=x

eval echo \$$ptrx指向ptrx,用这里的方法能够理解b中的例子

100 打印100

eval $ptrx=5050存到ptrx指向的变量中。

echo $x

50 打印50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