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的预言:通向混合IT之旅

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咱们哦!


“企业上云之旅是一个很是复杂的旅程,由于它不只仅只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仍是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程序员


“这个旅程不只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是总体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这是对CIO、架构师和业务部门的严峻考验:企业的业务应用在什么平台上才能获取最大价值?这是一次混合之旅,同时也是边缘的崛起之旅!”编程


640?wx_fmt=png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安全


数字化业务驱动混合IT新形态服务器


季新苏认为,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种业务的转型。其中有两个巨大的挑战:快速敏捷交付的能力,以及对于业务场景变化的感知。微信


这样的挑战会催生企业由原来的固定资产性采购转变为服务费用性采购。这种变化要求企业可以提早感知业务的形态,从而使得传统IT向外扩展,不只要有纵向扩展的“云”,也要有横向扩展的“端(Edge)”。这就须要一个全新平台来应对这样的需求,同时,也须要一种新的交付模式来承载这样一个新的平台。网络


季新苏表示,新的交付模式和新的平台,将再也不是传统的物理地点,而转变为服务的组合。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交付最大的价值。传统的数据中心以追求效率和可定制化为主,“云”以服务快速迭代和创新为主,“端”则意味着实时的交互或感知。这三者结合才能构成足以支撑将来数字化业务的全新平台。这一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将联结业务、开发者、物和人,并具备敏捷、稳定的特性。架构


基于以上的现象和观察,季新苏也作出了关于私有云、公有云、边缘和混合IT的预测。运维


私有云:难度超预期,建议回归本源编程语言


季新苏表示,私有云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它的复杂度可能会大大超出预期,从而致使其很难在生产环境作大规模推广。这样本来其提高业务敏捷性的承诺也就很难实现。所以,Gartner预测,到2021年,只有不到30%的中国私有云项目,能达到其预想的业务价值。而到2022年,75%作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的项目会因难度过高被放弃。布局


季新苏为咱们解读了私有云的几大特征:


其一,私有云是本身管理的、孤岛式的。“全球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私有云,即把私有云放在传统的外包数据中心,让供应商去托管,只是这些物理资源不与他人共享。”但该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大规模启动。


其二,“云”是自服务自动化的处理,而不只仅是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与自动化结合才造成了私有云的初步特征。因此全球市场目前私有云作得更多的是刚刚够用的私有云服务(just-enough private cloud)。


其三,对于私有云来讲,敏捷和创新比高效更重要。构建和维护私有云虽然很昂贵,但改造应用、把应用迁到云上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Gartner观察到,企业上云过程当中花费的成本中,仅有不到50%用于私有云构建,而其他还有大量的成本花费在改造现有应用,进行转型和迁移上。


最后,本地的数据中心其实不必定比公有云的数据中心或者外包数据中心更安全。这也正是在国外,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缘由。Gartner预期,到2020年,企业在公有云上部署应用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将比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少60%。


季新苏介绍,目前私有云有两大方向:Cloud-Inspired以及True Cloud。Cloud-Inspired模式主要是用虚拟化+自动化的方式把传统的应用迁移到私有云中,目标是提高传统应用的稳定性,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目前占85%。而使用True Cloud模式的用户主要利用开源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构建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特色是敏捷、快速交付、快速迭代,可以应对未知的需求。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更多的是构建云原生应用,而不是将传统应用作迁移。


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讲,选择何种模式的私有云彻底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业务。若是企业有不少传统的应用、对于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更加看重、将成本和效率视为关键性指标,那么,这些企业应该选择Cloud-Inspired模式。若是企业想要拥有公有云的能力又不便使用公有云,同时又须要具有敏捷的能力,那么,True Cloud模式相对更加合适。从Gartner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前者方案构建私有云。


公有云:投入趋增长,应用愈扩大


公有云方面,Gartner预测,将来三到五年,投入到公有云上的IT预算将会从目前的6%提高至15%-20%。


Gartner对全球企业的调研中发现,目前,70%的企业机构已经开始或多或少地使用公有云。但实际上,74%的工做负载仍是以基于x86硬件的物理机部署,19%是运行在虚拟机上,只有7%的负载运行在云上的虚机。而在操做系统实例层面,15%的工做负载运行在物理机上;65%运行在虚拟机上,而真正运行在云上的只有20%。将来物理机可能会愈来愈少,但季新苏认为物理机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被彻底取代。“其一,部分传统应用很难迁到云上。其二,整个应用的迁移须要成本,但并非全部的应用都可以在云上得到好处。”


至于何时须要用公有云?季新苏认为,首先,对于SaaS来说,彻底能够用公有云来替代。由于SaaS其实用的是云的最佳实践,而不只仅是物理设备。


其次,若是应用须要得到高可靠性,可能会要考虑到公有云。由于公有云实际上是从购买硬件资源变为直接租用服务,所以能够快速迭代、快速交付。


第三,若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效率方面要求很高,或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时,能够选择公有云。


最后,若是企业须要快速整合、快速迭代,公有云也将会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整合空间。


边缘:“端”“云”共协同,“边缘”亦智能


至于最近火热的边缘(Edge),季新苏表示,“边缘/端(Edge)”实际上是“云”的扩张,爆炸性增加的万物互联以及拟真的人机界面将数据和计算推向边缘。“‘端’实际上是一套逻辑:首先经过传感器进行物理机器的感知,而后传送到‘云’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端’并不是要替代云,而是与‘云’相辅相成,二者须要的能力彻底不一样。”


虽然“端”本质上是经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再上传至“云”进行处理,但一组传感器须要有一个中继点,以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压缩与数据加密。这就是边缘的智能,也是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核心能力。


Gartner认为,有五个场景将推进计算向边缘推动:网络数据带宽的花费下降;延时下降;网络布局关联度愈来愈高;隐私和安全策略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以及‘竖井式’的数据愈来愈多地被‘串’起来。


所以,Gartner预测,到2020年,领先市场中数字化转型后的企业50%的数据将不在企业内部生成、处理;50%的大型IT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采用边缘计算的概念来实施项目。


混合IT:将来新世界


季新苏最后总结表示,将来与其说是“混合云”,不如说是“混合IT”。“混合IT意味着传统IT、云、端的融合。私有云将来可能会愈来愈倾向于提升效率,而创新和敏捷将会归入到公有云的范畴。”


在此趋势下,将来将会诞生具备“混合IT”特性的三层边缘计算架构,包括“端”层、平台层、企业层。“端”层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平台层是公有云和IoT平台;企业层是改造后的企业应用。而这将是“端”和“云”结合的“混合IT”的最佳体现。


季新苏进一步表示,将来IT的组织架构也将在“混合IT”的趋势下发生变化,将会是一个以服务而不是技术为主的组织,也将更加贴近业务。“咱们会看到更多的‘基础设施即代码’,即更多的基础设施被包装成API、平台,进行快速迭代、快速交付、自动化部署,从而让基础设施可以更加敏捷地响应业务的需求。同时,更多的基础设施团队会从产品管理的角度参与开发与运维融合的DevOps,打通开发和运维,从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但也充满挑战的‘混合IT新世界’。”


--------------------- 


做者:孙浩峰 

来源:CSDN 

原文:

https://blog.csdn.net/sunhf_csdn/article/details/8648838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连接!


推荐阅读


1.微信群:

添加小编微信:color_ld,备注“进群+姓名+公司职位”便可,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


2.征稿:

投稿邮箱:liudan@csdn.net;微信号:color_ld。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

640?wx_fmt=png 喜欢就点击“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