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时代,运营商的末日仍是新生

自近日中国联通宣布在国内首发Apple Watch Series 3的eSIM和LTE功能,并选择在上海、天津等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后,坊间便传出“运营商的末日要来了”的声音。网络

 

    eSIM,即嵌入式SIM(embedded SIM)的缩写。顾名思义,与传统可插拔的SIM卡不一样,eSIM是将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中,最终让SIM卡槽消失,让设备拥有更轻薄的机身,并可实现与终端直接交互。它经过APP或者云端,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智能设备链接到所选择的当地网络,让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网速的状态。部署

 

    人们之因此有了这样的想法,是由于eSIM经过空中写卡的方式实现远程配置,理论上可以自由切换运营商网络。同时,eSIM将不只限于手机,一切可携带、便携式电子设备都可经过它实现上网、语音通话等功能,物联网所以又增长了新备注。get

    但这不意味着在选择运营商上能够任性,你须要得到运营商赞成,更要国家监管层面的放行。产品

 

    面向更大的物联网市场基础

 

    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终端设备芯片上,让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这是eSIM提供的看得见的便利。而eSIM的真正价值则体如今,它为物联网这个广阔的市场预设了链接条件,使移动通讯的范围从手机向更多设备扩展。扩展

 

    eSIM的概念并非最近才有的,技术难度也远未到遥不可及。在eSIM的推广上,苹果与三星一改在专利战中的针锋相对,两者始终统一战线推进该项技术的落地。配置

 

    但若是把eSIM仅仅看做是几个手机厂商的“兴风做浪”,这样的见解未免有些片面了。终端

 

    当频繁更换的SIM卡没法适应将来的物联网环境时,eSIM卡的优点尤为是它的“一号多终端”的特性,将使具有eSIM技术优点的企业在物联网市场上大有做为。im

 

    虽然物联网的大规模实现还尚需时日,但将来不管是汽车、家电、智能设备,仍是公共设施的互联都将高度依赖网络倒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国内的运营商已经在利用eSIM卡积极部署本身的物联网平台。技术

 

    通讯行业著名科技自媒体人王云辉说:“从人与家庭的链接到万物链接,eSIM卡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增加点,但他们的商业模式也将面临一次史无前例的颠覆。”

 

    王云辉强调,在以物体做为通讯链接点的物联网江湖中,运营商面对的再也不是单个消费者,而是整个垂直领域,还要面对业务模式、技术特征等方面的调整,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不只须要在功能方面创新,更要在运营方面做减法,经过下降成本等方式得到更多客户、更高收益。

 

    运营商间的竞争或将加重

 

    SIM卡与手机联手走进了空前繁荣的智能手机时代,并使电信运营商虽然只有向用户销售SIM卡一种主商业模式,却创造了二十多年的辉煌。虽然eSIM卡的出现不会直接颠覆运营商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可能会加重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此前,中国联通率先与苹果公司开展eSIM终端产品合做,建成了全球首个运营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SIM管理平台,研发出中国市场惟一的eSIM电子证书服务体系,完成了IT支撑系统的全网升级改造,推出了基于eSIM的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也促成了这一次eSIM业务的登场。

 

    这样的铺陈并不表明eSIM顺利落地。事实上,全球电信运营商在eSIM开展初期广泛选择了“不合做”的态度,由于SIM卡就像电信运营商驻守“领地”的一道“壁垒”。

 

    如通讯行业专家马继华所说:“以SIM为基础,运营商完成了整个通讯鉴权和客户管理,也掌控了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现在,几乎全部的业务都绑定在号码之上。”

 

    好在,失去控制权对电信运营商来讲只是一种“远虑”,毕竟全部的eSIM技术、标准以及号码管理,至今都是以运营商的技术路线马首是瞻,终端企业更必须与电信运营商一家一家谈合做协议,用户转网更换运营商还有号码和规则等门槛。

 

    只是,运营商的竞争模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才能让获得的远远超过失去的。

(更多点击:自主创新)(连接:http://www.chuangxin360.com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