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命令,直接运行dfnode
[root@glinux-01 ~]#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23899752 1029732 22870020 5% / devtmpfs 365196 0 365196 0% /dev tmpfs 375052 0 375052 0% /dev/shm tmpfs 375052 5244 369808 2% /run tmpfs 375052 0 375052 0% /sys/fs/cgroup /dev/sda1 201380 99180 102200 50% /boot tmpfs 75012 0 75012 0% /run/user/0
df -h 根据磁盘大小,适当显示单位linux
[root@glinux-01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23G 1006M 22G 5% / devtmpfs 357M 0 357M 0% /dev tmpfs 367M 0 367M 0% /dev/shm tmpfs 367M 5.2M 362M 2% /run tmpfs 367M 0 367M 0% /sys/fs/cgroup /dev/sda1 197M 97M 100M 50% /boot tmpfs 74M 0 74M 0% /run/user/0
系统中带tmp的都是临时目录ssh
free能够查看swap目录工具
[root@glinux-01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750104 119548 364208 5244 266348 477164 Swap: 2097148 0 2097148
df -i 查看剩余inode号,当磁盘inode号用完后,即便有空间也没法写入。spa
[root@glinux-01 ~]#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3 11955712 26530 11929182 1% / devtmpfs 91299 376 90923 1% /dev tmpfs 93763 1 93762 1% /dev/shm tmpfs 93763 447 93316 1% /run tmpfs 93763 16 93747 1% /sys/fs/cgroup /dev/sda1 102400 327 102073 1% /boot tmpfs 93763 1 93762 1% /run/user/0
查看目录或文件大小code
du 直接跟目录名,不显示单位,显示子目录大小和总大小内存
注意:显示文件大小时,若是小于4k,du后也会显示4K虚拟机
[root@glinux-01 ~]# du /root 8 /root/.ssh 56 /root //总大小
du -s /root 只显示总大小it
[root@glinux-01 ~]# du -s /root/ 56 /root/
du -h /root 显示单位io
[root@glinux-01 ~]# du -h /root 8.0K /root/.ssh 56K /root
给linux系统添加硬盘,虚拟机能够直接点设置,添加硬盘,添加后linux须要重启才能看到新添加的硬盘。
fdisk 命令若是不加-l选项,就会进入磁盘分区模式
[root@linux-128 ~]#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盘标识符 0xa74ee364 建立新的 DOS 磁盘标签。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
- 分区最经常使用的几个命令:
- p :表示打印当前磁盘的分区状况
- n:表示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w:表示保存
- q:表示退出
- d:表示删除已分区
咱们在课上讲的fdisk分区工具,它的分区格式为MBR,特色是,最多分4个主分区,磁盘大小不能超过2T。而GPT分区格式,突破了这些限制,它没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之分,在一块磁盘上最多能够分128个分区出来,支持大于2T的分区,最大卷可达18EB。 相信,随着存储级别的升级,未来的分区格式逐渐会淘汰MBR,而GPT成为主流。
gpt介绍:http://ask.apelearn.com/question/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