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技术路线很难逃脱中年危机的命运,不管以前中兴跳楼的42岁工程师,高通跳楼的工程师,仍是此次facebook跳楼的工程师,无一例外都是货真价实的学霸,学历、技术能力、公司光环都闪亮无比。
中兴那位中层管理跳楼时,不少同窗说主人公简历挂出去会立刻被公司抢,其实不是的。不少同窗没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大公司里,
岗位会拆得特别细,细到基层、中层、中高层、甚至连高层都是螺丝钉,只是大螺丝钉和小螺丝钉的区别。这些大公司工做的同窗,看似背景不错,其实那是公司的招牌,不是你我的的招牌,
公司在本质上是要尽量下降员工的不可替代性以下降风险的。我的在职业过程当中,会愈来愈依赖公司,不管是本身狭窄的职业技能,仍是公司中的职位title。人到中年要时刻警戒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和市场竞争力,专精技术专家路线或过于依赖公司某高层的大腿,都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技术路线也逐渐荒废,变成所谓“中层管理”,那是危险中的危险!薪水又高,不可替代性又弱,又要紧抱高层大腿站队。一旦出了这种中年忽然被辞问题怎么办?换一家公司找到相似工做容易吗?超级难,高不成低不就。本身创业行不行?可能更难,本身的技能树太单一了,而创业要么有完整的技术壁垒,要么有靠谱的客户资源,另外,还要有信得过的团队,不然拿什么创业?因此,主人公的例子并不特殊,你我人到中年都会遇到。
而此次facebook的员工则是基层专家员工,技术能力强,是为何仍然选择了跳楼呢?不少年前我就劝过作技术的同窗要注意中年危机,不要以成为白胡子编程老头为目标,当时被不少傻乎乎的同行批评说,你编程会遇到中年危机是由于你没有天赋,你一开始就不应成为程序员,你是码农你不是工程师云云。抱歉,还真不是,我编程颇有天赋,毕业两年就写书了。我为何劝工程师们不要以商龄专家为职业目标呢?
一是技术专家每每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二是知识的性价比与门槛问题,要么深研高门槛高天花板的领域,要么二八原则,掌握经常使用知识后尽快求广度,进可攻退可守。千万不要在个门槛低,天花板也低的领域,自欺欺人地做什么”研究”。三是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生意,这世界是围绕生意人转的,不是技术人,万一未来要本身创业,会发现彻底不懂生意。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是有道理的。
收起全文